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和谐管理制度初探(一)

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中和谐管理制度初探(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以人为本、和谐管理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管理思想。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国际外交,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睿智者的共识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如果将以人文本的和谐管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中,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现代图书管理开辟出一条广阔的天地。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管理;刚性管理;柔性管理
  Abstract: Humanist, the harmonious management is now the world important management concept. Regardless of being the enterprise department, Institution, regardless of being the social politics, the international diplomacy, the humanist harmonious management idea already became the wisdom mutual recognition and has gained the suessful experience. If will integrate by the person text's harmonious management to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ooks management, certainly can have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effect, also will open a broad world for the modern books management.
  Key words: humanist; harmonious management; rigid management; flexibility manages
  
  1确立和谐的现代图书管理制度必须要在思想上做一番彻底的变化
  
  1.1以书为本向以人本位的转变
  现代图书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什么呢?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据此,我认为现代图书管理的以人为本,就是倡导对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要将图书看成是一种资源,看成是高职院校师生汲取知识文化,提升综合能力的源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首先要树立一种服务的意识,要将图书资源充分地开发,让每个需要的师生都能方便的获取,要让图书在师生之间畅通地流转。
  其次,以人为本的图书管理更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书为本的管理模式。过去的图书管理不是将图书看成是学习的资源,也不是将图书发挥最高的效用看成是管理的目的。更多的将图书看成是学校的资本,看做是应付检查的资本,看做是对外炫耀的资本。这是对图书管理的极大误解,也是对图书资源的浪费。
  1.2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管理是为了收藏,是仅仅作为学校私有财产进行管理的,严重阻碍了知识的传播,背离了高职院校图书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现代图书馆的最本质的一点就是为了要充分发挥图书的功能,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取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所以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理念的不同、运作模式的不同。以藏书为主,目的在于对图书保存和传承,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它很少关注读者的需求、更不会远虑到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
  1.3以馆员为本向以读者和馆员为本的转变
  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曾经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以读者为本要求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读者为目的,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但过于强调读者的至上也是不足取的。以馆员为主则强调的是馆员的功能,把馆员看成是一种职业,忽视了馆员的服务性。其实,现代图书管理应该以读者和馆员并重,才能调动图书管理员的积极性,服务好读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的自身价值。
  
  2现代图书管理实行“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异于其他任何企业组织,要想让现代图书管理跟得上形势、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的图书管理也应该引入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理念,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图书馆造成的管理体制的落后局面。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想为全校的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真正将“读者第一”的口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就必须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是社会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图书馆在计划经济时代长期以来实行以书为本、以藏为主的经营管理模式,重文献资源的投入,轻人才资源的开发,重应付检查的表面文章、轻书以致用的本质,忽视了馆员队伍的建设,忽视了馆员思想的教育,人才流失严重,人浮于事现象严重。人才是根本,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能够促进图书馆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挖掘其潜能,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
  
  3如何实行“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3.1以读者为本
  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就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
  3.2建立信任读者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读者当中,肯定会发现极少数的违规者,也许有借书不还者、也许有不爱护书籍者。但应该看到这些毕竟不是大学生中的主流,如果因为这样,有的图书馆及馆员便带着不信任的眼光,审视所有的读者,以偏概全,这对于大多数遵章守纪的读者而言,他们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这是很不公正的。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发展也不一样,是善恶兼而有之,加之现代社会各种思潮此起彼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思想的发展,激烈的生存竞争,人对于社会加之于人的能动性,使人的思想觉悟水平都会处于不同的发展状况。图书管理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要扬善抑恶,对于那些不还书、损坏书、不爱书等的违规行为,图书馆管理者不是要放弃管理,或一棍子打死,而是在于惩恶扬善,治病救人,要看到少数与多数、支流与主流的关系,用以人为本的态度与和谐管理的方式方法去化解这些问题,使好的方面得到发扬,使坏的方面得到遏制。
  在众多的读者群中,绝大多数读者是好的,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种规章制度,维护图书管理的各项章程,爱护书、保护书、珍惜阅读的机会。不自觉或有意捣乱的读者其本质也是好的,只是暂时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存在偏颇,图书管理制度的确立也是让这部分读者能够认清错误,使错误的行为得到矫正。因此,图书管理不能因为我们在管理中发现了那些极少数的违规分子,而把每一位读者都当作潜在的违规分子来对待,从而失去教育这些孩子们的绝佳机会。图书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实施就应该本着假设每一位读者都是谦谦君子的观念,尊重读者的思想,信任他们,激发他们灵魂中善良的天性,抑制乃至消除他们灵魂中邪恶的错误观念。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人为本,首先要规范读者行为,保证图书馆有秩序地、正常地运转,那么如何在图书管理中注入人文关怀的理念呢?①改变传统的图书馆中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一种柔性化的管理风格。据报刊介绍,河海大学近年来在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例如,亮化、美化图书馆的四面墙壁,营造适宜读书的温馨环境;该馆安装有世界最先进的3M防盗监视测仪器;发现有人私自带书外出,不能向读者生硬地说“偷书”之类的语言,而要面带微笑向读者说:“您是否忘记了办理借阅手续”;设置便捷的图书流通模式,这些人性化方法的试用,充分尊重了读者的尊严,保护了每个读者的自尊心。这样做既提醒了那些无意中违规的读者,尊重了读者的人格,又对于矫正那些有过错误思想的读者,使他们在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使得错误得到及时纠正,这要比事后解决错误有效的多。现代图书馆管理具有宽容性、人文性,使读者的心灵得到启迪和教育。柔性化的管理方法比刚性管理手段更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同,更容易在实践中得到落实。②创设人性化的环境,不仅可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还能超越其物质实体性而成为精神的、人为的审美世界,成为一种可以对读者施以教化的审美的文化环境。从装饰环境方面来讲,现代图书馆的以宽敞、明亮、宁静、温馨为主旋律来进行室内装饰;图书馆的公共场所常摆设一些盆景,绿意盎然,与图书馆的各种摆设相得益彰;阅览室的壁面适宜选用名人像或名言警句等。在宽敞的基础上,图书馆色彩的搭配、形式的对比、层次的安排、风格的呼应以使读者能全方位地感受到环境与人的亲和力。为读者营造一个安静、幽雅、温馨的学习氛围是每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天职,读者在这样的氛围中,容易改变一切不良行为(如吵闹、说闲话等,不仅影响了别人的学习效果,还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度),认真安静地学习,这样才达到到图书馆求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