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谈谈历史教材中导读框的作用(一)

谈谈历史教材中导读框的作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试验教材在内容、结构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正文的前面都有一个方的书轴框,框内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即导读框),关于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探讨了导读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关健词]历史教材 导读框 作用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试验教材在内容、结构和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打开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每一课正文的前面都有一个方的书轴框,框内有一段精心设计的引言(即导读框),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下面就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中的第一课《鸦片战争》为例,谈谈导读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可作为课堂的导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因此,导读是讲授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有如戏剧中的“序幕”,一开始就能立即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材当中的导读框往往是根据学生求知欲旺盛和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编排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悬念,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关切和渴望。如《鸦片战争》一课的导读内容是:“左图是被称为‘快蟹’的鸦片走私船,船上有很多橹,并携带武器,与缉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逸。在19世纪30至40年代,这种船大量活跃在广东伶仃洋上,替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这样的导读内容就是准备好的设疑和悬念导入,类似这样的导读内容在同一本教材当中几乎都有,教师在设计导语时可以机动灵活的采用。
  
  二、可作为教学提纲
  教材中的导度内容本身就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揭示了本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线索,也为教师提供了现成的教学提纲。如导入框中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指出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这样把本节的基本内容及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事件的经过、结果通过导读框清楚地揭示出来,教师可作为授课的教学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