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一)

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语文 情感 分析法 辅助法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如何在语文训练中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课题。
  
  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需要。如何在语文训练中深化思想品德教
  育,是我们语文教师深入探索的课题。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种方法。
  
  一、情感熏陶法
  
  情感熏陶法是根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教学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特级教师于漪就十分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
  情感熏陶法在具体操作上注重感染诱发,大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介绍全文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在教学每篇课文之前,有时教师先通过总体介绍文章内容,文章写作背景、文章中心人物等,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如讲《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时,先总体上介绍《红楼梦》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主要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和腐败,从而激发学生憎恶旧社会,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这样总体介绍,既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可谓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二)从强化作文训练入手,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就仿照写篇《我为父母做了些什么》,旨在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父母,学习了《藤野先生》,就对应写一篇《师生情》,旨在引导学生尊师重教。总之,学生在写这些有针对性的题目时,通过分析、思考、辨别,自然会受到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达到自律、自尊、自重、自强的德育效果。
  (三)写日记渗透德育
  写日记一般都劝自己上进向善,求真爱美,劝自己助人改过,在日记中针砭丑恶,赞扬美善。我让学生持之以恒写日记。通过写日记,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逐步提高了,而且又是一次“道德长跑”,学生思想觉悟、道德认识越来越高。
  
  二、艺术形象分析法
  
  语文教材中具有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些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形象,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抓住形象,以情育人,形象大于思想,达到德育之目的。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对文中“春草”、“春花”、“春玉”的描绘,以欣喜的感情把它表达出来,让整个形象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陶冶成长,以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语言文字品评法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任何作家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的。只有细致的分析了作品的语言,学生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但作品的语言分析应该有选择,有重点,目的明确。一般而言,应该抓住下列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品评。
  (一)住富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语言
  只有把握课文中所表示作者的喜爱和憎恨感情的词语才能正确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如《白杨礼赞》对白杨树外形的一段描写,满腔热情地赞扬了象征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表达了对它们无比挚爱崇敬的感情。
  (二)抓住意蕴丰富的语言
  课文中有些语句的涵义特别丰富,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功能。这就需要我们引起学生去仔细赏析和反复领会,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课文《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但我们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