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人格塑造(一)
详细内容
【摘要】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未来社会充满着竞争机遇和挑战,我们所培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更应该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坚定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重要。
【关键词】政治教学;人格塑造
【Abstract】Personality namely character, is a personal have of various importance of with opposite stability of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of total.It reflection one personal whole spirit feature, future society be full of petitio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the talented person that we develop not only should have the knowledge need by each profession, more should have great ideal, classic thoughts and feelings, strong and healthy physique, firmness will quality with expand enterprising spirit.Mold student's personality, church how is the student a person more importance.
【Key words】Political teaching;The personality mold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未来社会充满着竞争机遇和挑战,我们所培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更应该具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强健体魄、坚定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精神。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更重要。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但很不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负面作用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了校园,单纯的政治教学左右不了这些学生的头脑,形成了他们人格缺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家庭因素来看,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其宠爱有加,无原则地迁就子女的要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非打即骂;有的家长从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忽视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加上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人格培养,致使有些孩子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缺乏责任心,从小缺乏行为养成教育,造成是非不清,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人格错位。从社会因素来看,人们比较注重对个人欲望的抑制,宣扬个人对社会或权威的服从或顺从,并不是个性的张扬。在人格上往往表现出懦弱、保守的特征,“不敢为天下先”是许多人的处世哲学。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成为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新的世纪要求人们不仅能约束自己,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更要敢于表现自己的价值。不仅要完善个人道德,更需要张扬个性,不断革新、创造,显示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塑造学生的人格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政治课上尝试着,来强化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努力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政治课作为一门必修课,通过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达到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理论背后闪光的人文精神,去感知先知先哲们智慧与人格的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受教育。例如:讲邓小平理论时,要让学生体会到邓小平理论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务实、管用、能解决实际问题。风格如人,在邓小平理论风格的背后是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是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是儿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眷恋。让学生体会到 邓小平理论是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浓烈的民族情感、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主义理想的融合,学生既受到人格教育,又将这种感情、理想和责任感转化为探索、创造的强大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课堂为激发学生灵感的场所,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活”起来,每一节课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感受全新的知识,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人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