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江泽民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 可持续发展 发展观
论文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的重要奋斗目标。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阐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那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
十六大报告是充满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光辉指南。江泽民同志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中国国情和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科学地制定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即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及其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从野蛮走向文明,从较低的文明阶段向更高级文明阶段发展的过程;从片面发展的社会走向全面发展社会的过程。社会全面发展,是指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综合发展,在着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者“是最先提出不仅必须分析社会生活的经济方面而且必须分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问题的社会主义者”产牡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克服了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侄桔,它排除了束缚社会和人的自由发展的资本主义框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度。协调了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生产劳动与全面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社会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可能。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要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又是全社会整体推进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更加突出的强调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新的决策。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出发,突出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江泽民强调提出:“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明确提出来,这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成果。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的内容。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他把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重要目标。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个性的丰富、个性的自由的基础之上,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佗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程度是和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今生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辩证统一的真理光辉,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其先进性,胜利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江泽民对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理论的阐述
1.坚持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发展观
人,就是人民,是民族,是劳动群众,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社会的价值目标。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改革,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权利、人民的价值肯定为最高标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江泽民指出:“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推进我们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以人为核心的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说的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说的是进行经济建设、实现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力量源泉。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承认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最终归结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正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所讲:“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社会发展是经济、生活、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随着温室化、沙漠化、水危机、森林减少、土壤碱化、气象异常等问题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首先是环境的产物,人类生存质量确实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泽民同志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二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说:“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更新,而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观。
3.以整体为目标的重点推进的社会发展观
社会发展是整体发展,而非局部发展;是全面发展,而非片面发展。江泽民说:“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事业。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就会越强,就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的这一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