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浅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一)

浅探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阐明了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研究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并提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0引言
目前国外的机械专业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培养的趋势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数理科学知识,同时需要实践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分析与解决实践的能力。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不仅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改革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能人才,实践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施全面的实践教学活动
全面系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各高职院校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装备和工艺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控机床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先进制造工艺的熟悉,因此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加大综合设计力度,鼓励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着重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要强化学生毕业设计写作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践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制度要准确、合理、可行、方便。首先应明确和理顺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实践在各个环节和各阶段上的建设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网络技术为实验仪器的运行状况、材料管理与统计、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实现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应用网络技术对实践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实践环节的服务水平,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档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领导层进行评定、分析和决策。
4 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机械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特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