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下艺术设计专业的纺织CAD数字化教学(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纺织CAD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下的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并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数字化教学平台构架作了介绍。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纺织CAD 数字化教学
一、引言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目前,各有关艺术设计类院校已逐渐认识并着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坚持以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纺织CAD技术由于在纺织行业中的普及和重要应用也被纳入了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培养学生在该行业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作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如何设置、实施艺术设计专业的纺织CAD教学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纺织CAD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纺织CAD系列课程(如印花CAD、纹织CAD、绣花CAD等)主要内容是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教学中直接可用的资源只有简单的操作手册,任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软件操作的理解和经验给学生讲解。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法。尽管是计算机应用课程,但纺织CAD系列课程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学生按步就班操作;教学中过于强调软件的菜单、工具、滤镜、特效的使用和一些简便的操作技巧,而不是从更深的层次去引导学生如何利用CAD软件的特点去进行结合行业动态、有创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
3.课程体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纺织CAD系列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型课程之间缺乏横向或纵向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课时数分配和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
三、纺织CAD教学改革
纺织CAD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改革教学内容:专业化的纺织CAD教学研究。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同一种CAD软件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如工具和技巧的使用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内容(如例题、习题、案例分析等)应该根据专业量身定制。CAD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盲目脱离专业进行教学不可取,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CAD技术来表现艺术设计,使技术服务于艺术,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整合。
2.改革教学方法:构架基于Web的纺织CAD教学互动与知识共享数字化教学平台。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CAD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良好环境。
3.改革课程体系。从专业及行业发展出发,建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在低年级完成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学习,在高年级将综合设计性的专业课程与CAD课程合理穿插结合,形成一体化、三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多模块的CAD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