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一、国库集中支付给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加强了资金管理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首先要求单位编制部门预算、分月用款计划、用款申请必须细化,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审核、分月用款计划审批必须细化,预算单位必须按批准的部门预算、分月用款计划申请用款,从而促进财政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性资金支付全过程的监督制约机制,避免层层截留、暗箱操作,保证财政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同时,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掌握财政支付信息,作出准确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从源头上促使预算单位按预算规定支出财政资金,防范财政资金的风险。
(二)增加了高等学校筹资的压力
将高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后,经费领拨方式发生了变化。对高校来讲学校收到的不再是实拨资金,而是国库零余额用款支付额度,需要增设新的会计科目零余额帐户,这使高校财政拨款不再是以货币资金的形态存在,改变了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了资产总额,影响财务信贷等级,降低了筹集资金的能力。同时也减少了高校的存款利息收入。
(三)限制了高等学校的竞争优势
院系处于学校教学科研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和教育市场,更了解市场对教育的需求以及自身具备的竞争优势,更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对院系的限制很大,因为新制度对高等学校的预算要求非常精准,且预算一经确定,不能轻易更改,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无法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限制了高等学校各院系开拓教育市场的积极性。
(四)预算调控与支付能力降低
由于高等学校部门预算改革时间不长,加之编制部门预算方法等局限,高等学校还不能够全面周到的进行学校预算,另外,高等学校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还时有发生,使高等学校预算更具不确定性,实际运行中,因为国库集中支付对预算编制的更高要求,必然会给高等学校预算的执行、调整与控制带来很多的问题。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高等学校独立法人实体地位。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是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形成成本效益理念。高等学校应具备效益观念,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科学界定运用资金和资源的最佳尺度。树立现代筹资理念。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者树立现代筹资理念,在积极争取政府更多拨款的同时,广拓财源,树立新的筹资理念去与银行进行广泛合作。树立风险理念。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一方面为高等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各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并且使得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增加了风险。因此,要增强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把握好风险变化的基本状况,做好学校发展决策的导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