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高校政府采购对财务管理影响研究(一)

高校政府采购对财务管理影响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政府采购的必要性、特点以及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指出了高校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政府采购;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的行为,政府采购的范围逐渐扩大。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规范了财务管理的行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政府采购仍属于初级阶段,如何使政府采购更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在高校中彻底贯彻实施政府采购,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财务管理,使政府采购更好地为高校提高效益、节约资金出力,仍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认为集中采购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任务。高等学校虽然不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需要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教育事业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高等学校在购买教学行政办公设备时,实际上是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范畴。
  实行政府采购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分散型管理。一般的做法是年初根据全年收入把支出计划下拨到各学院和系部,学院和系部根据财务下达的计划自行支配财政性支出中的教学设备采购支出、办公经费支出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而且资金使用的效益也不高。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促进了学校对各学院和系部的宏观调控,加强了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财务管理行为。
  
  二、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
  
  (一)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
  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机构设置分行政机关、学院、系部等,规模特别大的学校还有多个校区,内部管理的范围和空间远远大于政府机关。
  (二)高校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广,会计核算体系复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使高校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经费筹资的格局。高校的采购资金既有财政性资金,又有非财政性资金。有些高校由于合并的原因,其财政拨款可能会是中央和地方拨款共存;非财政性资金投入涉及到个人、企业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已不是单纯的预算事业单位,而是使用不同来源和性质的资金采购设备。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经费投入者要求高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和管理方法。高校所需的设备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多为教学科研用的高精尖仪器与设备。因此,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设备包罗万象,更新较快,更具有时效性。
  
  三、高校推行政府采购面临的几个问题
  
  推行政府采购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市场操作,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堵塞漏洞,防止腐败,其意义积极深远,但要全面推行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
  政府采购方式的核心是公开招标,但目前在招投标市场上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法行政审批,干预招标活动;二是一些招标机构政企不分,垄断经营,强制服务,损害招标人利益;三是地方保护盛行,助长了地方保护和行业封锁,搅乱了招投标市场等。这些都难以保证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不相衔接,操作上缺乏统一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