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一)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企业集团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强其财务管理,是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文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综合性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进一步搞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织。而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态和复杂的产权结构,在管理实践中也存在着“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体制陷阱。有的企业集团提出管理的目标是“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有权有度”。应该说这是集权与分权特别理想的状态。因此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集团财务管理的集权与分权作一阐释。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
  
  财务控制体制按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可分为两种:集权型与分权型。集权型管理是指企业集团各种财务决策权均集中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部的经营和财务并作出决策,各成员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分权型管理则是按照重要性原则对集团公司和各成员财务控制、管理和决策权进行适当的划分,集团公司只是专注于方向性、战略性的问题。
  集权有利于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有效地集中资源,但集权过度会使子公司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丧失活力;而分权有利于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缩短财务决策周期,提高决策效率,但分权过度则又会使集团公司财力分散、管理失控,削弱集团的整体实力及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上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集团是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形式组成的,有的甚至是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捆绑在一起,组织形式松散,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大多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子公司除了年终上缴管理费以外,几乎拥有大部分决策权,也就是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集团的内部财务目标不协调、小家利益和大家利益不协调的情况发生,从而使集团内部资源的配置、优势互补受到一定限制,最终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同样,一些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集团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一,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在集团公司,决策通常考虑全局,容易忽视个体,一旦决策失误将对公司造成严重影响。这种集权更多地是一种行政性集权,子公司财务管理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只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管理在事前预算、事中监督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财权与行政事务权混淆,使企业财务无法按经济规律有效地进行管理。其二,一些企业集团规模较小,内控制度不完善,而集权财务管理体制必须借助设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以及引入内部银行机制等手段,会计人员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与各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脱离较大,往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三,一些中小企业集团本身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再设立结算中心、引进内部银行机制,其业务和管理显然不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专业和完善,难免重蹈企业办社会之覆辙。这样看来,无论选择单一的集权模式还是分权模式的财务管理体制,都达不到企业集团经济管理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套综合的财务管理体制,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各取所长,相互协调才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财务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