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一)

详细内容

摘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和事业单位财会队伍建设,强化管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资金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事业单位的财务特性是耗费,社会特性是以自己的技术和人力为公众服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延伸,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确保预算平衡、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关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预算执行质量,决定政府贯彻招待财政意图能否实现。其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增加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具体根据事业单位的本质特性和市场经济需要来谈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看法。
  
  一、预算内资金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
  
  预算内资金主要是指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和管理的财政资金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对其进行使用管理的内容主要有:第一,预算编制,财政支出预算体现公共财政的性质和发展要求,要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确保事业单位法定支出,加大建设性支出比重,集中财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主要问题。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应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坚持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原则。第二,事业单位管理和核算的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应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金额使用,不得随意进行调剂使用。而且在收入管理上,应将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严格区分。第三,事业单位从国家拨入的资金应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国家资金是纳税人无偿对社会的贡献,它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审计、财政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是事业单位国家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作用。第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确保前后一致,并保持连续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