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经济后果实证研究(一)

《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经济后果实证研究(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广西2007年沪、深两市的数据为例,对《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考察,认为《中期财务报告准则》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但其效果在不断减弱。
  关键词:《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经济后果实证检验
  
  有关“经济后果”学说的思想最早产生于William.R.Scott的《财务会计理论》一书,该学说认为:尽管存在有效市场理论,但会计政策(这里的会计政策是广义的,包括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的选择还能影响公司的价值。首次正式提出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概念是在Stephen.A.Zeff的《“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他将“经济后果”定义为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尽管资本市场是有效的,但会计政策的变更会通过影响企业的各种契约成本,对管理人员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改变投资者的信念,影响公司股票的价值,这就是所谓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
  随后许多学者对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中的内容包括了会计政策变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检验会计政策变更宣告前后的非正常收益率与契约成本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等。但是对中期财务报告效果实证研究的并不多,我国由于报告公布的时间较短,也鲜有人进行研究。本文将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以广西区2007年沪、深两市的数据为例,对《中期财务报告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考察。
  
  “经济后果”相关研究综述
  
  Ball&Brown(1968)检验了年度盈利的公布是否反映了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他们考察了某个小样本下给定符号的未预期盈利宣布是否在整个年度里导致一个同样符号的非正常报酬率,得出了年度盈利在其公布月中仅向市场传递10%-15%的潜在信息的结论。该比例也可能高估,因为盈利公布的股票价格调整可以在实际盈利公布日之前发生。
  Steven(1995)在《使用雇员股票认购权对财务报告中成本的影响》中运用123家公司11年的数据,验证对雇员股票认购权的会计处理能否构成盈余管理策略的一部分。通过截面及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作者发现股票认购权与公司价值被低估的程度相关,而与公司对收益增长计量会计方法的运用相关,结论是现行的有关雇员认股权的财务会计准则影响某些企业的盈余管理实务。
  CraigPeterson.etc(1996)在《股票分割和大额股票股利分配的会计选择的经济后果》一文中提供了股票股利分配和股票分割对收益信号的有效测试。他们的研究与以前的研究不同,他们没有假定股票分割不会限制未来股票股利的分配并且假定股票股利仅受留存收益数量的限制。他们的研究是建立在对“可分配权益”的实际会计处理与适当的法律定义基础之上。研究发现,如果股利分配的会计选择减少了可分配的权益资本,则能对外传递更有积极意义的信息。
  Haw,Qi和Wu(1998)选择了37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或H股的公司在1994年的195个观察值,分析不同会计准则下(我国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收益、股东权益及其调整值与B股、H股投资收益的相关性,发现遵循我国会计准则得出的会计盈余与B股、H股投资收益显著相关,与净资产倍率也显著相关,其关联度强过遵照香港/国际会计准则得出的会计盈余,说明我国内地会计准则下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并不差。
  王跃堂、孙铮、陈世敏(2001)对1998年出台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经济后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以AB股公司为强制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研究样本,以A股公司为自愿执行三大减值政策的研究样本,分别考察了投资者对强制执行与自愿执行这两种不同管制方式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制度公告对市场有显著影响,自愿执行的管制方式被市场视为好消息;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有经济后果,它通过公司规模、监管政策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股价产生影响,但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无经济后果。
  
  研究设计
  
  我国的《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于2001年底颁布,2002年开始实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2007年在深圳和上海两个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时点公布的财务报告前后区间的累计非正常报酬率的研究,发现中期财务报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作用。
  (一)非正常报酬率(AR)的衡量
  非正常报酬率(AbnormalReturn)的衡量是研究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某只股票的非正常报酬率AR等于该股票的实际报酬率减去该股票的正常报酬率。在经验研究中,每只股票的实际报酬率是可以观察到的,但是如何确定它的正常报酬率呢?通常市场上有三种方法:即风险调整后的非正常报酬率、均值调整后的报酬率以及市场调整后的报酬率。最初的研究采用风险调整后的报酬率的比较多,到后来,人们开始采用了市场调整后的非正常报酬率,本论文的研究也使用市场调整后的非正常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ARit=Rit-Rmt
  其中,Rit是股票I在t时期的实际报酬率,Rmt是t时期的市场组合的实际报酬率。
  (二)累计非正常报酬率(CAR)和平均累计非正常报酬率(AAR)
  股票I从第0时刻到第t时刻的AAR和CAR的计算公式是:
  笔者在这里采用了AAR作为模型的因变量。
  (三)研究时窗的选择
  事项研究中时窗长短的选择比较重要。一般来说,时窗过长将高估会计信息含量,时窗过短则会低估会计信息的含量;短时窗可以降低信息噪声的影响但同时会损失一部分信息含量,长时窗可以更多的捕获到会计信息的含量但同时会引入一些噪音。本文选用的时窗长度为W={-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