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加强和完善班导师管理制度建设述论(一)

加强和完善班导师管理制度建设述论(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篇文章概述了“班导师制”的意义,具体阐述了加强班导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经验做法。
  [关键词]班导师 管理制度 建设述论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班导师管理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深入分析班导师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基础课教师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度较大。因此,“班导师制”应运而生。“班导师制”有如下优点: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