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当数码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计算机图像处理能力也渐渐成为一项公众化的技术。本文根据笔者在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能力教育,对高职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和观点,以促进该门课程更好地改革发展。
  【关键词】图像处理 教学方式 能力考核
  
  《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所强调的是作为一种技能的熟练和一种思维理念的形成。通俗点说,在实际教学中,它更侧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培养。笔者经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就其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改革提出初浅看法。
  一、教学形式的同步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课堂教学的枯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利用计算机辅助教育,开发多媒体课件渐渐引起各个学校乃至各位教师的重视。因此,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其课堂教学部分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大屏幕投影”方式进行讲授。但是由于课程的教学被人为地分成了两部分,即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机房的“上机实践”,这种时间上的不同步导致知识接受与能力培养上的一个断点。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大了教师指导的难度。
  《计算机图像处理》课程本身注重的就是一个动手能力,它强调一个主线、两个基本点;即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讲授和电脑操作为两个基本点。这其中的两个基本点是必须同时存在的。为了防止人为断点的产生,我们将课堂教学移位到计算机机房,利用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现全屏广播教学,即教学的时候由教师控制所有的学生机,学生的任务只是观看自己面前的显示器,看清楚教师的每一步操作。授课过程结束后,教师又可以放开控制,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计算机去消化吸收案例所蕴含的知识点,并按照教师的具有明确目标的案例进行实际操作,可以达到真正的边学边练,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看、监听,随时与学生机共用键盘和鼠标,进行对话和可视化辅导,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软件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同时更优化了对学生的管理。
  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
  1.目标导向式教学
  目标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教师根据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并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各知识点单元教学前,需预先告知同学们这个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形成一种对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
  教学目标应当具体,不能像以往教案要求的“教学目的”那样不可捉摸。例如在讲解选取工具的时,教师在教学目的上可以说:“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个目的是含糊的。可以和应当改为具体的目标:“能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选取工具进行分类;能说出各个不同选取工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的图像采用相应的选取方法”。这样,教学目标就清楚、可检测,有利于指导教师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