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教育理论论文>关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刍议(一)

关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刍议(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学生;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论文摘要:学生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迁移能力、总结评价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习动力的形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良好心理品质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心理保证,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主渠道。
  
  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21世纪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接受知识与技能,还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生活,尽情地自由自在地有效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在社会实践中开拓、创新。所以,提高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那么,何谓学习能力呢?
  学习能力就是在学习中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它是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素质,其主要表现为阅读能力、整理归纳能力、转移能力、总结评价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
  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能看懂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理解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整理归纳能力。即在理解文字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出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相应的研究方法,并使之有机地联结在已有的认知结构里。
  迁移能力。即能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方法对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以至结构不同的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通过采用对比、类比、实验等多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同化。
  总结评价能力。即能对自己的或同学的学习结果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在独立自学和交流讨论过程中及时对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应用能力、思维品质进行价值判断,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学习兴趣、方法、态度、习惯等,并以此自觉地调控自己的学习活动。
  科学的辩证思维能力。即有科学的理论思维能力,能依据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如比较法、分类法、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分析和解决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它是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构成。
  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必需的教育目标,是建设学习型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必需的一种重要能力,古今中外创新者都是自学能力极强的人。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学习能力是在学习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它一旦形成系统的理论,将对学习实践活动起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谈一些认识。
  
  一、学习动力的形成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基础
  
  动力是行动的力量。汽车没有动力就不能日行千里,卫星没有动力岂能直上九天,学习没有动力何谈学有所成。卫星升空靠的是机械力,人学习的动力是靠的是思想、精神信念和目标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学不成名誓不还”,虽身无分文,但胸怀天下,博览群书,勇于实践,成为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为使贫穷落后、积弱不振的中华民族强盛起来,从少年便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愿,终成一代伟人。陈景润同志酷爱数学,为破解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苦心研究,终于打开猜想奥秘的大门,为世人瞩目。
  思想若水,润物无声,这些都是形成学生学习动力的精神食粮。教者授其道,学者得其法,“道法自然”(老子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是大学校,实践是大课堂,社会就是一部百科全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才是环境的产物,是人与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需求和社会责任感是奠定学生学习动力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发展学习能力的心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