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其它相关>西方金融危机三诫示(一)

西方金融危机三诫示(一)

详细内容

摘 要:美国金融危机是虚拟资本天马行空式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的必然结果。虚拟资本的发展表现了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的发展。虚拟资本成为控制和主导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和主体,表明腐朽性达到新的高度。发展虚拟经济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本。虚拟经济的发展量要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虚拟资本不能为复制自己服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的“平等交换”是带引号的,公平平等旗号后面是巨大的不公平不平等,违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不可走。
关 键 词:美国金融危机 虚拟资本 平等交换
作者简介:宗寒,《求是》杂志社编审,研究员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三年有余,危机不仅给西方国家带来严重困难,而且迅速影响到全世界。2009年全球经济下跌0.6%,西方国家下跌3.4%,国际贸易萎缩23%,国际直接投资下降37%,失业人数增加3000多万。2010年经济虽然有所复苏,但增长乏力,美欧经济仅增长了2.8%和1.7%,全球经济增长5%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带动的。今年疲势依旧,西方国家赤字增加,债台高筑,失业人数居高不下,劳动群众示威此起彼伏,表达自己的不满。西方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它周期性地出现,隔七八年必来一次,不自今日始,也不会至此结束。但这次金融危机有其特点,告诉了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值得加以研究。这里仅提出几个与我国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有关的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虚拟经济的两重性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是由次贷泡沫破裂引发的,是虚拟资本天马行空式的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的必然结果。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暴露出资本逐利的本质,逐利达到反常的程度,不仅使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激化,而且使借贷资本与实体资本矛盾激化,借贷资本之间的矛盾激化,危机必然爆发。
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以股票、有价证券、国债为代表的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它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是虚拟的,只是代表有权取得未来剩余价值的资本所有权证书。股份制和债券制可以使资本与资本持有者分离,使资本持有者的资本在保持资本所有权并索取一定剩余价值权的基础上与实有资本相结合,使闲散资本通过买卖流通集中集聚和重新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这是非股份制经济所不能完成的。它这种可以分离买卖组合,所有权及剩余索取权含量会随着其市场价值变化而变化波动的特点,使之既具有集聚资本、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作用的一面,又具有风险、投机和欺诈、破坏生产力的一面。由于股票价格会受供求关系、舆论、政治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预期股息收益成正比,而与银行利息成反比,可以脱离实体资本实际运行状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投机和欺诈,成为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指出:股份制“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一种发起人、创业人和徒有其名的董事;并在创立公司、发行股票和进行股票交易方面再生产出了一整套投机和欺诈活动。” ② “因为财产在这里是以股票的形式存在的,所以它的运动和转移就纯粹变成了交易所赌博的结果”。恩格斯说:证券交易所“是资本主义赢利的顶峰,在那里所有权完全直接变成了盗窃。”③
100年后的今天,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再发展到金融资本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的寄生性与腐朽性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虚拟资本及其投机、欺诈性也有了新的更大发展。其生产职能下降,投机、欺诈职能上升为主体地位;聚集资本的职能下降,利用资本运动逐利的职能上升为主体地位;规模无比增大,实体资本规模下降,虚拟资本规模上升为主体地位。2006年美国金融衍生品总量达518万亿美元,是GDP的40倍,其中各种债券和资产券是GDP的6.8倍;现在金融衍生品总量则发展到高达GDP的418倍。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由1960年的29.7%,下降为1980年的23.5%,1987年的20%,2007年的不到12%,虚拟经济和服务业的产值占GDP的比例则从1950年的11%上升为80%,而金融、房地产服务业的利润则占到总利润的70%。美国本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生产基地,能源、钢铁、汽车、制造业都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年来这些产业都逐步衰落了。制造业不断“空洞化”,证券业、军事工业以及与军事有关的高科技研究却疯狂发展。美国每年军事开支高达5000多亿美元,军事开支占世界军事开支的40%。债台高筑。2010年,美国公债达到11万亿美元,占GDP的54%和税收的674%,每年借款占税收的248%。美国财政部必须每年再支付其债务的一半以上,国债券利息占到债务负担的34%。不仅国家负债,老百姓也负债。美国家庭私人负债由1979年占GDP的46%,上升为2007年98%,负债比自有资金高50多倍。1974~2008年,美国家庭负债由6800亿美元增至14万亿美元,④平均每个家庭负债21.7万美元。
其他西方国家的情况也是这样。二战以来,西方国家GDP年平均增长不到4%,全球贸易年平均增长6%,但货币则以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股市值年增长达到14.8%。2010年全球货币交易额超过1000万亿美元,其中与物质生产有关的仅占1%,货币存量比GDP高16倍。2007年,世界外汇资本和金融衍生品交易量为3259万亿美元,是当年世界GDP的67倍;2009年,全球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4.2万亿美元,是商品和服务量日交易量的90倍;金融衍生品场内交易日成交量10万亿美元,达到产品和服务日交易量的200多倍。2010年全球债券市场109万亿美元,是全球GDP的1.9倍。⑤2010年,欧洲的公债相当于GDP的80%,其中英国为100%,日本为204%,加拿大为100%,法国为77%,希腊为135%,其中2/3是欠国外的。

西方国家虚拟资本如此疯狂地发展,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本性的必然反映,是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垂死性发展的集中表现。
虚拟资本恶性发展,脱离实体资本的运动链拉长是形式,实质和目的在于追求更大的剩余价值。之所以用这样的形式追求更大剩余价值,是由于采取这样的形式比在实体经济过程中榨取剩余价值更方便、更随意,而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经济制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虚拟资本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保障和动力。它拉长虚拟链,设定让人眼花瞭乱、看上去无限光明却设下巨大陷井的游戏规则,让人们遵守。有时是单项抛出,有时则打包出售,支配经济过程,以无化有,用少套多,用符号换真实的财富,把巨额利润纳入自己囊中,让善良的人们上钩上当。它以“兼併重组”的名义收购企业,低价进,高价出,转手获得巨额利润。买卖企业不是目的,只是他们获利的中介。它用举债的方式经营,用别人的钱赚钱。借债、扩股是有风险的,他们可以设定规则避险。一旦经营恶化,损失是别人的,他们注定获利。“今天赚了是我的,明天赔了是你的”。它用微薄的手续费经营大量商品。规模巨大,即使很小的差价也能获得巨额利润。它通过开动印刷机印刷票子、票据、票券制造泡沫,从泡沫中获利,泡沫破裂,制造新泡沫,把泡沫吹的更大;再破裂,再制造。他们玩弄泡沫,热衷于制造泡沫,并不是不知道泡沫的风险和巨大危害性,而是一来因为已形成格局,为维持自己的利益,必须不间断维持,否则就会露馅;更主要的是,这样能够更方便更容易地攫取掠夺。印刷机一开动,玩一个新花样,巨额财富就收入自己囊中,比辛辛苦苦地从事物质生产谋利方便得多。

它也经营物质产品,比如原油、玉米、大豆以及房产、军火等等。不过这些产品只是他们从政治上控制世界,从经济上榨取世界的手段。控制世界必须控制战略资源,占领世界必须占领战略资源,争夺世界必须争夺战略资源。他们从这种控制、占领、争夺中控制了世界,又从控制、占领、争夺中取得巨额利润。原油、玉米、大豆、房产期货、期权,以及由美元计价引起的价格变动,成为金融资本获得的主要手段之一。
金融资本与西方国家和政治完全结成为一体。金融资本在前台,国家机器立法设制,出人、出资、出政策、造舆论,给以支撑。不要看西方国家有时会对少数几个玩弄骗术玩得太离谱的金融大家动手术,那是做给人看的,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所有金融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金融泡沫是由国家玩的,一切金融投机手段都得到法律保障,依靠国家的支持运行。美联储是美国金融资本的总后台,也是最大的金融泡沫玩家,金融资本运动规则的决定者和操纵者。金融资本家通常也是国家政策的操纵者制定者。他们主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舆论。总统、总理、议员不过是他们的代理人和传声筒。谁得不到资本的支持,谁就站不住脚;谁触犯了资本的利益,谁就要下台。实际上,美国财政部门的历届领导人都是过去的大投资家。官员下台当资本家,资本家上台成为政治家,是西方国家通常的现象。
西方金融资本和金融政治集中表现为美元霸权。美国利用美元作为世界结算货币和储存手段的特殊地位,成为掏空国内劳动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富的手段。自美元与黄金脱购以来,美国可以随意开动印刷机印刷美元。它可以用一张张的纸取得别国的物质财富,别国向美国输出物质产品,却只能得到一张张的纸。双赤字也罢,单赤字也罢,外贸逆差即使达到天文数字,它毫不在乎,通过印刷机就能取得“平衡”。它在开动印刷机和纵操美元币值、汇率中,让对方的资产在不知不觉中缩水;通过贮藏手段,使全球资本的2/3注入自己囊中;通过发行国债,回收资本,再转为资本输出,获取高额利润。而当危机发生的时候,又可以通过操纵美元,把危机向外转嫁,使自己受益。这种利用货币霸权榨取财富的手段表现出了资本的毒辣、恶劣、掠夺、投机、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的本性,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没落性达到了何等程度。以至于曾两任法国总统顾问的雅克·阿塔利说:“奇怪的情形是,富人生活在穷人的接济之下。赚着每月连1000欧元都差的很多中国人,却把每年一半的收入用于支付有着他们10倍以上收入的美国公务员、军队和研究人员的工资”⑦!
虚拟资本的发展表现了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实体资本中脱离出来,从事虚拟资本经营,寄生人口大量增加,依靠剪息票、取红利、赚取投机利润和举债集中财富,进行不劳而获的高消费、高挥霍。美国有7000多家保险公司,2000多家对冲基金,从事保险业的230万人,从事证券业的超过百万人。他们不仅寄生在本国人民身上,更寄生在世界劳动人民身上,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身上。成为全世界的寄生虫,寄生国,寄生垄断资产阶级。
虚拟资本的发展表现了资本主义腐朽性的发展。资本主义产生初期是生气勃勃的,发明创造带来先进生产力,曾经“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⑧。现在这种情况不见了。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下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面上升。推进技术进步的一面下降,阻挠技术进步的一面上升。大量生产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实体资本转化为虚拟资本,直接阻碍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实体资本部分能取得更大利润,才用于实体经济和科学技术,否则必从实体资本中退出,采取虚拟形式。科学研究大部分用于军事武器和侵略战争,因为这样才能维持霸权地位,占领更多的物质资源和剥削对象。虚拟资本成为控制和主导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和主体,表明腐朽性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灵魂和主体。它的进取性丧失了。
资本主义制度的寄生性、腐朽性与虚拟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资本主义的寄生性,腐朽性促进虚拟资本发展,虚拟资本发展又使资本主义寄生性、腐朽性进一步深化,达到新的高度。
需要看到,股份制、债券制这些虚拟资本作为资本集聚利用的一种形式,本身没有阶级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虚拟资本恶性膨胀不是由于虚拟资本可以与实体资本运动脱离的形式,而在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利用了这种形式。我们不能因为资本主义虚拟资本恶性发展而排斥股份制、债券制,退避三舍,避而不用。金融资本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虚拟经济是现代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大胆积极利用。但要看到它的两重性,研究它的两重性。防止它脱离实体经济任意发展,防止其投机欺骗虚拟的一面恶性发展,警惕西方资本势力用虚拟资本杀人不见血的“合法”手法掠夺我们国家。我们应在研究借鉴资本主义虚拟资本形式,认识其本质的基础上,创造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货币金融体系和运行方式。
发展虚拟经济要着重抓好四点:一,虚拟资本是为实际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为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发展虚拟经济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本,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本。它的发展不能背离这一原则,否则就会走偏方向,走向自己的反面。二,虚拟经济的发展量要与实体经济的规模相适应。虚拟资本形式应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但总规模不应超过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虚拟资本不能为复制自己服务。其发展规模界限是:虚拟经济规模=(实体经济规模-实体经济自我积累规模)×实体经济周转速度。超过这一界限,虚拟资本就会产生泡沫,是多余的,必起破坏作用。三,虚拟资本运行方式具有投机、欺骗的漏洞。选择时机操作不是投机。但单纯投机谋利是与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相违背的。股份制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不能成为圈钱的工具。债券是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服务。但借债是要还的。新创造的物质财富足以还债并有所盈余,举债才是合理的。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运行制度和监管体系,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管。放松监管就会助长虚拟经济恶性发展,资长犯罪。四,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我国经济与世界虚拟资本运动的关系日益密切。西方的投机资本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谋取暴利。我们要利用外资,但必须十分警惕其逐利本性和投机手法,而不能视而不见,任其用自己制定的规则和不断变换的手法敛财。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需总结汲取。

二、国际价值规律怎样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中起作用

金融危机使我们对国际价值规律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特点有新的认识。
一个国家经济规模越大,越开放,对外贸易必然越发达,对外关系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是随着世界各国的生产力发展程度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生产力配置联系在一起,取长补短,分工合作,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而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供求结构和水平不同,全球化对不同国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能起促进作用,也会起阻碍破坏作用。
对外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起作用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生产力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社会制度等,但在一般情况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国际价值规律。
商品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等量社会劳动的商品相交换,即价值规律。国际价值规律是一般价值规律在国际商品生产和交换中的延伸。国内商品交换的商品价值由国内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转化为在国际交换中由生产这些商品的世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国内社会必要劳动的商品相交换,转化为世界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就是国际价值规律。国际贸易是受国际价值规律支配的。商品的国际价值是衡量国际商品交换的客观标准,并决定一个国家商品生产在国际商品交换中的地位。马克思说:“国家不同,劳动的中等强度也就不同;有的国家高些,有的国家低些。”“因此,强度较大的国民劳动比强度较小的国民劳动,会在同一时间的生产出更多的价值,而这又表现为更多的货币”。⑨
我国是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比发达国家低。但我国劳动力多,素质高,生产组织程度高,生产劳动密集产品具有优势。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商品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但劳动力多,劳动力素质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使一部分优势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产业产品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低于国际同类商品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国际贸易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互通有无,以自己具有生产优势的使用价值,交换自己短缺或不具优势的使用价值,可以满足需要,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社会发展。我国不缺乏劳动力,缺乏的是先进技术,自然资源丰度不均,按人口平均拥有的自然资源蕴藏量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充分发挥劳动力多,素质高的优势,以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产品换技术,换资源,有利于由低技术向高技术、劳动密集生产向技术密集生产转化;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充分利用劳动时间。虽然这种交换在国际价值规律作用下处于不利地位,但这是改变落后状态、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必经过程。国际价值规律的作用不仅应从单个商品的必要劳动消耗量理解,还应把它与单个商品有关的商品必要劳动消耗量联系起来从总体上理解;不仅应从一个时间的商品必要劳动消耗量理解,还应放宽视野把时间放长一些理解。从落后到先进转化需要一个过程。从单个商品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将它与有关商品生产联系起来,单个商品生产带动一系列相关商品生产,使劳动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能转化有利地位。技术落后条件下商品价值实现处于不利地位,引进先进技术,改变技术落后状态,价值实现就转化为有利地位。国际价值规律同国内价值规律一样,不仅在微观上起作用,在宏观上也起作用,即社会劳动应按照社会生产各部门客观需要的比例在各部门、产业间进行分配。国际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个别商品消耗的国际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及国际社会总劳动量中应当分配给该部门的劳动量共同决定的。按国际商品市场要求的比例进行生产,发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用同样的时间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实现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