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计算机理论>探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探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

详细内容

1存在的问题目前,就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其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的设置偏离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更新不够,学科前沿的很多知识不能及时补充进来;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乏善可陈;重理论,轻实践,导致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以及考试制度的落后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的网络人才相去甚远,因此,《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2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

2.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实用性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校园招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有无实践经历,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操作性强、动手能力强已经成为提升应聘者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砝码。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其传统的教学目标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结构不合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理论知识,却上手能力极差,这与社会要求相差甚远。针对学生就业为导向,及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就业时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打牢理论基础,与突出实践应用相结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相应地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以达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

2.2创新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2.2.1教学内容创新《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难度大,应用性强,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学校里面夯实理论基础,走向社会才能具备继续学习和应用网络知识的基本能力。为此,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中,笔者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书本知识围绕网络的七层体系结构展开,每一层的结构、应用的协议以及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整个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网络教学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二,及时补充相关前沿知识。老师不能仅仅盯住课本知识而忽略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想紧跟时代步伐,老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把网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的知识不与社会发展相脱节。

2.2.2教学方法创新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应运而生。现在的计算机学院一般都设立了多媒体教室,使授课教师可以借助PPT这个帮手来更好的完成讲授。《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很强,把抽象的理论用借助PPT直观地表现出来,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课堂的效率;电子教鞭地使用把教师从三尺讲台解放出来,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远程控制PPT播放,并随地进行书写、标记,消除了讲台这个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屏障,增加了老师与学员的交流和互动;课后结合课堂的内容及时地给学生留作业,而学生可以提交作业电子版本到老师的邮箱;每周可以固定一次时间,在网络平台上和学生交流,答疑解惑。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调动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积极性。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当中的有很多概念和原理都很抽象,而且与通信专业相关紧密,由于学生对通信知识的缺乏,就使得这些概念和原理更不容易理解。因此,类比教学方法的应用,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率。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用到此教学法,例如: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讲解可以类比成人们熟悉的邮政系统;对网络协议的讲解可以类比成讲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对宽带、FDM、TDM讲解时,类比多个车辆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等等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教学的主体由老师变为是学生。老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2.3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模式2.3.1实验内容的选取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实验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