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报告(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双“T”字吻合
[论文摘要] 目的: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方法:自2005年11月~2007年9月以来,应用各种适合方式治疗患者12例。结果:12例比较困难肠梗阻手术中应用各种适合方式,收到满意的效果,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病人的生命。结论:对待病人应该辨证施治,按实际情况处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双“T”字吻合手术方法简单,有极大可行性和优越性。虽有两个吻合口,但未增加手术难度,无需特殊器械,基层医院就能进行此手术。
腹部手术后的腹膜粘连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传统的外科手术后腹膜粘连的预防模式无确切效果,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粘连松解或肠切除手术后肠梗阻的复发及其预防仍然是腹部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上肠梗阻手术,如大肠肿瘤、其他脏器肿瘤腹腔转移引起梗阻,不能根治性切除时多采用侧侧吻合的方法来解决梗阻问题或预防以后梗阻问题。但传统方法多引起盲襻综合征、吻合口梗阻、输入襻梗阻、输出襻梗阻、再梗阻等并发症。我院自2006年11月~2007年9月以来,在12例比较困难肠梗阻手术中应用各种适合方式,收到满意的效果,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病人的生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12例,男7例(58%),女5例(42%)。35~45岁3例(25%),46~60岁5例(42%),60岁以上4例(33%)。
2治疗方法
2.1需手术探查的急症
对发病急、症状重、腹膜炎体征明显、血压下降、肠鸣消失、精神萎靡、胃肠减压抽出咖啡色液体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探查。本组有2例于入院后立即手术治疗。
2.2 胃肠减压无效者
对发病急、症状重、经胃肠减压和一般处理,12~24 h内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腹痛由阵发性转为持续性,腹胀加剧,出现腹膜炎体征,脉率加快,血压下降,胃肠减压抽出咖啡色液体者,提示有可能发生肠皱窄,均应及时手术探查。本组有1例经观察,于入院后24 h内手术探查。
2.3 需确诊而进行手术者
对过去无腹部手术史,而临床诊断为肠梗阻的病人,尤其是儿童。虽然术前不能确诊是否为粘连性肠梗阻,均应及早手术探查为宜。本组无腹部手术史2例,其中1例行了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为粘连带压迫所致。
2.4 反复手术者
对腹部手术后经常反复发作的病人,一般粘连广泛,大多数可经保守治疗而使梗阻解除。但仍有部分病人经保守治疗无效时,也可能引起完全性梗阻或纹窄,此时应及时手术探查。本组有1例在入院后2~7 d内中转手术解除梗阻。
2.5 手术短期出现粘连性肠梗阻者
对在手术短期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如在腹部可以及固定肠形,固定压痛,X线腹部检查可见梯状液平面;肠腔充气明显,经短期保守治疗,症状无缓解,腹痛间隔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揭示病情加重,应及时手术探查。本组1例因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后,第4天发生肠梗阻,手术证实肠相互粘连成角。
2.6手术方式
术中发现粘连较重,松解粘连困难或肿瘤广泛转移不能根治切除时,特别是不能分清楚解剖关系时,盲目分离可造成损伤,此时可应用双“T”字吻合松解梗阻部位,无梗阻的粘连不予分离,距回肓部40 cm切断回肠,近端与横结肠中端行端侧吻合,远端与回肠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距横结肠吻合口40 cm。本组有5例行双“T”吻合,术后恢复顺利,此手术方式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基层医院亦能开展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