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超声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一)

超声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超声

  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及国内文献资料统计,80%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血管并发症,心脏疾患是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本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MHD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治疗的MHD患者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20~87岁,平均(47.07±15.73)岁,所有患者均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平均透析时间(18±12)月;所有患者每次血透采用聚砜膜透析器及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00~300 ml/min,透析频率2~3次/月,2~4 h/次;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5500型及GEVV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测量心脏各心腔大小、室壁厚度、瓣膜钙化及反流情况,测量肺动脉压及左心功能,记录患者血压及实验室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及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血清钙、磷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值以x±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法。

  2 结果

  2.1 有无瓣膜病变对MHD患者生化指标的影响

  52例MHD患者中有瓣膜病变38例,患病率73%,有瓣膜病变组血磷、LP(a)异常程度明显(P0.05),营养不良、钙磷沉积、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及Fib异常程度更高(P0.01),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更高(P0.01),超滤量更高(P0.01),见表1。表1 MHD有无瓣膜病变患者的生化指标(略)

  2.2 有无左室肥厚(LVH)对MHD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 有LVH 35例(67.3%),其超滤量、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无LVH组高而Hb较LVH者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MHD有无LVH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分析(略)
  
  3 讨论

  通过本组分析发现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瓣膜病变(包括瓣膜钙化及反流)占73.0%,其次为左室肥厚占67.3%。脂代谢紊乱、贫血、高血磷、高血压等可能是MHD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与无瓣膜病变组相比,有瓣膜病变组血磷、钙磷沉积、LP(a)、超敏CRP更高,贫血及低白蛋白程度更明显,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更高,超滤率更大,考虑由此心瓣膜及其支架所受到的磨损及机械应力作用、代谢障碍作用加强,使心瓣膜发生蜕变的速度加快,程度加重。Torun等〔1〕强调维蛋白原水平、超敏CRP水平和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相关联;有研究指出同时存在2个瓣膜钙化者常同时存在左心室肥大,即使短时间的钙磷沉积升高也可导致心脏瓣膜钙化〔2〕;瓣膜钙化对于心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是独立的、有重要意义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