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人体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一)

人体力学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人体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杠杆”运动,骨骼是杠杆,肌肉是力的来源,关节是支点,肌肉作用在骨骼上产生动作。因此,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可以避免运动器官的急、慢性损伤,减少并发症,指导康复,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人体力学骨科护理应用
一、体位护理
一个良好的姿势,指人体各部位位置所处的状态能保持各组拮抗肌群作用的平衡,无过度的伸展或屈曲;各关节、韧带也相应稳定,不被过分牵扯,否则可出现疲劳或畸形。
正确姿势
站姿头抬起,下颌收进不上翘,两眼平视;胸部挺起,使胸部为全身最靠前的部分;下腹向内收而平坦,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弧度。
坐姿头抬起上身挺直,其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相同;髋部向后靠着椅背;两脚平放在地面,足尖向前,使身体重量着落在坐骨和股骨上。
卧姿身体睡卧在床上的姿势,要求尽量达到接近站立的姿势。
仰卧位:头不可垫得过高,肩部也应一同垫起,以免发生头向前倾,上颌向前翘,而胸部凹陷的不良姿势。同时足部勿压过重的被物,以防足向趾屈曲。
侧卧位:贴近床垫的下肢伸直,在上的下肢屈曲近90°,用薄枕将位于上面的大腿垫起,可避免因下肢常处于内收位而引起髋内收畸形。
半卧位:使臂部尽量向后抵靠背架的下端,让上身的重量着落在坐骨与股骨上;腰部垫一薄枕以维持正常的前凸后凹曲线;下肢胭窝处垫枕以防膝关节过度伸张。
俯卧位:床垫一定要平硬,否则会使背部过伸、腹肌伸长而十分疲劳;为避免足向趾屈,可用薄枕在小腿以下抬起踝部,使足尖离开床面,足尖向下,维持踝关节功能。
肢体畸形的预防(卧床患者常见的几种畸形)
足下垂畸形
对于久病卧床者,若忽视了踝关节的活动,同时不注意其足部受压,可发生足向趾屈;由于小腿前面的肌肉受牵拉而伸长,小腿后面的肌肉则相应短缩;可导致足下垂畸形,为今后下地走路造成疼痛与困难。
预防措施:可让患者穿“T”字鞋,达到支持足部,保持踝关节的功能位。除外,还应指导与帮助患者,每天数次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以维持局部肌张力,避免肌萎缩和关节僵直。
膝关节屈曲畸形
如长期卧床时习惯于胭窝部垫枕屈曲膝关节;或因治疗所需被迫采取屈膝位,大腿后面的胭绳肌较易发生挛缩,从而导致膝关节屈曲畸形,可影响站立与活动。
预防措施:每天数次将胭窝部枕垫拿开,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
髋关节屈曲畸形
长期仰卧于软床,因重力作用使臀部下陷,或长期半卧位使髋关节处于屈曲位,造成大腿前面屈髋肌短缩,而后面伸肌拉长造成屈髋畸形,此后患者不能直立。
预防措施:骨科患者卧床时间都较长,大多数采用仰卧位,所以不宜睡塌陷的软床,应该用硬板床。此外,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恰当进行髋关节活动,以便增强肌力并维持肌平衡。
肩内收畸形
上肢的损伤和疼痛,会使颈、肩活动明显减少,肌肉发生某种程度的废用性萎缩;此外,当患者仰卧时,常常很自然地把两臂靠着躯干,两手放在腹部;这样易造成胸大肌等肩内收挛缩而发生肩内收畸形,使肩部活动受限。
预防措施:患者仰卧时,使两臂外展,并要将全臂用枕垫起,不使后伸。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加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如梳头、扣背部的纽扣等;鼓励和指导患者作肩部的外旋外展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二、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在伤肢制动后,可避免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局部肢体肿胀、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脱钙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