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一)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一)

详细内容

作者:李宪生 王翠玲 孙光天

  摘要总结了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提出其综合防治技术,包括注重落实农业技术措施、强化运用物理措施、科学合理选用化学农药等内容,以期为蔬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种类也越来越多,发生面积逐年加大,发生复杂,防不胜防,为害损失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因素[1]。因此,在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来进行,综合运用农业、生态、物理及化学等防治手段,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切实控制好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危害,以达到既降低菜农生产成本,又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目的。
  1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特点
  保护地蔬菜一般茬口安排紧,蔬菜几乎整个生育期都受到塑料薄膜、草苫覆盖,生长环境荫蔽,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弱、空气不流通,土壤耕作层翻动少,多年连作,施肥、水量大。这些因素导致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有以下特点:一是病虫害种类多。喜湿性病害、土传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和地下害虫发生较多,蔬菜霜霉病、灰霉病、疫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瓜类枯萎病、炭疽病,辣椒病毒病,茄子灰霉病,番茄棉疫病,黄瓜软腐病、叶斑病,草莓轮纹病、黑斑病及烟粉虱、菜蚜、蜗牛、地下害虫等都有发生。二是病虫害传播蔓延快[2]。保护地蔬菜的生长环境为病原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染循环及虫卵孵化提供了十分适宜的生长条件,病虫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快,一旦发生,往往措手不及。三是发生规律复杂。保护地蔬菜种植第1年各种病虫相对较轻,但随着年限的增加,田间病原菌、孢子、虫卵积累量加大,害虫啃咬刺吸,多因素造成多病虫并发。四是单一农药防治缺点明显。菜农一般是见病治病、见虫治虫,没有提前预防、综合防治意识,而且最喜欢采用喷药防治蔬菜病虫害,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但长期防效差,多次喷药还可能影响蔬菜安全性。
  2综合防治技术
  2.1注重落实农业技术措施
  一是增强植物检疫意识,选择抗病、耐病虫品种。菜农要到正规、专业的门市购买蔬菜种子、农药,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选择适合当地栽培并有较强抗、耐病虫的优质、高产品种进行种植。二是轮作换茬。可以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及更换品种、客土或异地另建棚室等方法减少病原菌、孢子和虫卵积累。长期连作会导致作物产生自毒作用,如黄瓜、番茄自毒作用较强,一般连作易引起土传病害加重。轮作时禁止相同科、属的作物轮作,协调用地与养地的关系。小葱、大蒜根系分泌物质具有杀菌作用,可在休闲期种植小葱、大蒜。另外,合理调整蔬菜播期或移栽期,可避开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以减轻病虫害危害。番茄、大白菜避开苗期高温,可减轻病毒病。三是健身栽培和管理,培育健壮植株。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加强温、光、水、肥、气管理,创造良好的蔬菜生长环境。如科学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补充微量元素,及时满足蔬菜的生长需要;利用保护地的特殊环境,采用放风、闭棚等措施来调控温湿度;覆盖地膜,加强通风,以提高土壤湿度,降低空气湿度;根据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适时揭棚进行光照调控;在中午气温较高时及时打开通风口使空气流通,把保护地内的有毒气体如氨气、乙烯、二氧化硫等放出去,以免蔬菜受气害。四是培育壮苗,减轻病虫危害[3]。采用异地或客地育苗,选用营养钵、穴盘、营养土护根育苗等,加强苗期管理,提高幼苗的抗病抗虫能力,移栽时淘汰弱病苗,保证壮苗定植。五是实施嫁接防病技术。嫁接育苗主要是预防土传病害,增强植株的长势,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对于冬春季保护地难以防治的瓜类枯萎病、茄子黄萎病等,可采用嫁接的方法控制病害。嫁接时应考虑砧木与接穗的亲和力、根系的抗病性、品种的高产性和适应性等。如用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用番茄作砧木嫁接茄子;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