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一)

不同稻作方式的种植表现及发展思路(一)

详细内容

作者:周信锋 高勇 薛茜 仇桂珍

  摘要介绍了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其生育期、经济性状、效益、成本的比较,并考虑当前农村的劳动实际,提出了“发展机插稻、提高直播稻、扩大麦套稻、稳定抛秧稻”的未来水稻生产的思路。
  关键词水稻耕作方式;特点;种植表现;发展思路
  
  近几年,因周边以及劳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迫切需要一批既有利于水稻高产、稳产、优产,而又能够大幅度地省力、省工、节本的轻简栽培技术[1-4]。当前楚州区的稻作方式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其主要有手栽稻、机插稻和直播稻3种。其中,常规手栽稻面积约1万hm2,机插稻面积约1万hm2,直播稻面积约4.67万hm2,分别占全区水稻总面积的15%、15%和70%。从这些年稻作发展趋势来看,直播稻发展进度最快,从2004年的0.33万hm2发展到2009年的4.67万hm2,已成为楚州区水稻生产主要的种植方式;手栽稻和机插稻发展缓慢或者呈下降趋势。
  1不同稻作方式的特点
  1.1手栽稻
  手栽稻与肥床旱育秧配套后,与传统的湿润育秧相比,具有省秧池、省水、省种、省工、节本的优点,表现出对条纹叶枯病较好的抗性,特别是通过生化制剂的配套应用,使该项技术更简便,操作更简单,秧苗素质更好,秧龄弹性较大。栽后秧苗爆发力强,分蘖快。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出现了移栽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移栽工作量大,导致移栽时基本苗得不到保证而直接影响到每公顷穗数,从而影响到产量和效益。
  1.2机插稻
  机插稻具有省工节本、通过建立机插秧协会等形成产业化、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但生产上对大田的整田质量要求较高,机手操作不当易出现断垄缺株等现象;同时由于行距较大,影响足穗,部分迟插的田块产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6月22日以后机插的一般在7 500 kg/hm2左右。
  1.3麦套稻
  麦套稻具有秸秆还田、免耕不育秧、环保、省工节本的优点。生产上必须过好四关,一是全苗匀苗关,二是杂草关,三是杂稻关,四是倒伏关。
  1.4抛秧稻
  抛秧稻具有省工节本、操作方便、产量稳定、可推进规模化种植等优点。生产上抛秧时对田面整地质量要求较高,特别是抛植后如遇大雨易造成漂秧。同时田间杂草必须防除到位。
  1.5直播稻
  直播稻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秧池、省工节本、稳产高效的优点。同时避开了1代灰飞虱的盛期,减轻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生产上必须注意的问题有:一是草害较重;二是后期群体过大易倒伏;三是后期如遇低温,不能安全齐穗。
  2种植表现
  2.1生育期分析
  对同一品种(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生育期进行了系统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稻作方式对同一品种生育期的影响很大。徐稻3号不同稻作方式的全生育期变化,从麦套稻的157 d减少到直播稻的129 d,减少了28 d;徐稻3号的总叶片数从手栽稻的17叶减少到机插稻、抛秧稻、麦套稻的16叶,直播稻总叶片数最少,只有15叶。全生育期的缩短主要减少在拔节前。直播稻比手栽稻全生育期减少24 d。其中,播种至拔节天数减少13 d,占总减少天数的54%;拔节至抽穗天数减少5 d,占21%;抽穗至成熟天数减少6 d,占25%。因此,全生育期差异主要表现在营养生长期的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