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仔猪球虫病诊断与防控策略(一)

仔猪球虫病诊断与防控策略(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仔猪球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诊断要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球虫病;诊断;防控
  
  近年来,猪球虫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痢和白痢发病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使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临床上常伴发或继发传染性胃肠炎、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的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球虫病不仅阻碍哺乳仔猪增重,而且影响断奶仔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引起大批仔猪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阻碍养猪业的发展。
  1发生流行特点
  球虫形成感染性孢子的卵囊被仔猪食入后,释放出的孢子大部分渗入空肠和回肠的上皮细胞内,进入无性繁殖阶断,大约5d后,进入有性繁殖阶断,大量的卵囊 经粪便排出,继续感染其他仔猪。球虫卵囊在产仔房的潮湿条件下,可存活数月,并对多种消毒剂有抵抗力。
  哺乳期及断奶近期的仔猪,最早见于3日龄内发病,以4~15d日龄多发;其他日龄的猪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出现症状。在临床上断奶后腹泻常规疗法不明显的,配合使用抗球虫药物往往能很快控制病情,表明猪球虫与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轮状病毒病、仔猪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比较普遍。在成年猪群中虽有球虫感染,但一般表现临床症状,多呈带虫现象,以成为该病的传染源,尤其是母猪带虫,常引起整窝仔猪同时或先后发病。仔猪常年都可感染发病,由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感染性孢子的形成,因此每年的夏、秋成为高发季节。
  2临床症状
  腹泻是球虫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不同窝的仔猪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即使同窝仔猪,不同个体发病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感染日龄小的,病情严重,在流行的猪场,猪只发病初期精神沉郁,大部分时间躺在靠近热源的地方,第2天开始发生腹泻。该病发病率通常很高,死亡率一般较低,如并发细菌、病毒、寄生虫或其他严重的应激因素时,可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3诊断要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仔猪,且多发于6~15日龄的乳猪,但是断奶仔猪也会发生,成年猪为带虫者。各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摄入母猪粪便中的虫卵囊而感染。感染日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猪体况较差,皮肤变暗变白,被毛粗乱,无光泽。眼窝下陷,皮肤无弹性,体重较轻。开始是粪便松软或呈糊状,带有气泡,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成液状,并且发出腐败乳汁样酸臭味。吮乳减少,脱水、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