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一)

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夏玉米花粒期的管理技术,包括增施攻粒肥、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及时去雄、人工辅助授粉、拔除空秆小株、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内容,以为夏玉米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
  
  夏玉米花粒期(抽雄―成熟),历时30~40d,此期营养生长基本结束,转为以开花散粉、受精结实为中心的生殖生长时期,是形成产量、决定穗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1]。花粒期夏玉米管理的主攻目标为玉米顺利抽穗、正常开花、充分受精结实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结实率,延长根叶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粒重。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增施攻粒肥
  为保持夏玉米叶片功能始终旺盛,防止植株早衰,应及时补施速效氮肥,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以维持及延长中、下部和穗位以上叶片的功能时间,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促进籽粒形成,并使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抽雄期至吐丝期追施氮肥,一般占总追肥量的10%左右;可用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1 500kg/hm2叶面喷施。
  2浇好开花水和灌浆水
  玉米花粒期是需水临界期,此期玉米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左右,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当低于70%时就要浇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气温高,叶面蒸腾量大,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若此时遇旱则要及时浇水,否则,雄穗不能正常抽出,花粉花丝活力降低,缩短散粉时间,花丝抽出推迟,影响授粉受精,败育粒数增加,造成秃尖、秕粒、缺粒或空秆,严重影响产量。
  籽粒灌浆期间需水仍较多,适时灌水可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较多的绿叶数,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灌浆速度,增加粒重。反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不能及时运送到籽粒中去,造成籽粒瘦小,粒重低。此期水分不足对产量的影响仅次于抽雄期。此外,玉米花粒期若遇雨水过多,应注意及时排涝。
  3及时去雄
  去雄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养分向雌穗运送,增加光照强度,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同时还能将一部分玉米螟和蚜虫带出田外,减少为害,促进籽粒发育,增加穗粒数和粒重,一般可增产10%左右[2]。
  去雄一般在雄穗刚抽出而未散粉前进行,过早易带出叶片,减少光合面积,过晚雄穗已开花散粉,降低去雄效果。要隔行或隔株去雄,去雄株数不要超过全田株数的1/2,地头地边不去雄,连阴雨天和高温干旱天气不去雄,以防花粉不足影响授粉而造成稀粒秃尖,授粉结束后再剪去剩余雄穗。
  4人工辅助授粉
  盛花末期,在晴天上午9~11时,用摇株法或人工拉绳法进行2~3次人工辅助授粉,以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人工辅助授粉对抽丝偏晚的植株及种植密度偏大、弱小植株较多的地块效果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