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浅析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一)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社会问题;争鸣;商讨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科中的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视角、概念界定、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研究的意义进行理论探讨,旨在通过理论研讨,引起体育学术界争鸣,为体育社会题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前言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社会问题的发生和解决,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程。研究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机制及其解决途径,成为社会学经典的理论。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体的理论学说,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世界上最本质和最一般的问题,而各门具体学科则以某一部分、某一方面及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这就给我们研究问题提出了一个角度,那就是对体育社会研究不仅要站在本学科研究本学科,还要站在哲学认识论的高度,扩展对问题研究的视野。本文对我国体育社会学科中的体育社会问题若干理论进行探讨,旨在对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引起体育学术界争鸣,以此推动体育社会学的学科理论建设。
  2、社会问题研究角度与关联
  2.1社会问题研究角度
所谓的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健康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有的学者对社会问题理解为社会的一种病态或失衡现象。社会问题只因为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是因为社会学是一门试图解释社会矛盾和研究社会非秩序专门的领域。首先,社会问题研究是解释社会问题的现象,具有的特征和本质,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社会问题状态和特点,研究其规律和影响因素。其次,阐明观察和认识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引导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和关注度,引导对社会问题的承受力和达成共识;另外,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条件,研究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提出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思路和对策。研究社会问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社会,引导人们以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看待社会的现象,了解和把握社会规律,解决社会发展中重大的理论问题,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
  2.2社会问题与体育社会问题关系
  2.2.1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具有同质性
在社会大系统中,体育社会问题既受社会问题影响和制约,又相对独立于社会系统之中,成为具有自身特征的子系统。所谓同质性是指体育社会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产生、存在和影响因素,大多受社会问题存在和影响。例如,由于社会腐败问题,体育法规不完善,引发了体育竞赛中的不公平现象,假球黑哨涉嫌受贿、兴奋剂屡禁不止、体育竟赛中组织作弊、赛场作弊、资格作弊等问题屡见不鲜;又如,由于贫富差别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引发老年群体、妇女群体、残疾人群体、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等弱势群体等体育权益受到侵犯问题等等。总之,体育社会问题是以社会问题为背景而引发体育社会问题,可以说体育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和“折射”。
  2.2.2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具有差异性
体育作为整个社会中的子系统,从其体育社会的性质上看,存在于社会问题性质上的差异,一般说体育社会问题波及面比较窄、影响范围较小、危害因素可以予以控制。所谓的差异性是指体育社会问题具有自身特点和影响范围,他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因素,在一定时间内还仅限于体育系统内部。例如,球迷骚乱引发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但仍然可以控制,不像社会引发的大规模暴乱而引起的社会震荡无法收拾那样危机;又如,健康危机可以引发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强烈,人们对体育社会保障、服务等不满,但不像政治危机、经济位置、战争危机、瘟疫危机那样带来社会上的震荡。但是体育社会问题可以反映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不良运行反映,可以成为社会问题的“导火索”“预警器”。
  2.2.3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联性和时间差
系统论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过程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系统方法的关键是立足整体,从整体与部分联系中揭示整个系统的运动规律,改变了传统的由部分到整体研究方法的思路。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系统出现了问题,由此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展和运行;而体育社会问题是由于体育系统内部出了问题,影响体育事业正常的发展和运行。从系统的观点看,子系统出了问题势必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的运行,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不协调,可以说体育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的“透视”,社会间题是体育社会问题的发生的条件。

  3、体育杜会问题界定及界定的要素
  3.1体育社会问题界定
在我国体育学术界对体育社会问题一直有两种争论,一是关于体育社会问题存在的阶段性。体育社会问题是伴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文明和进步不断的出现的,有些问题在某一个历史时期不可以成为社会问题,但在有些时期则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二是体育社会问题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体育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危害性。稳定的含义十分丰富,体育社会问题往往与社会的稳定紧密相连,社会稳定也是由多个因素所构成的,体育社会问题涉及面广,舆论影响大,如果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就可能成为社会的骚乱和动荡的导火索,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研究既属于体育事业发展自身的问题,也属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3.2体育杜会问题界定要素
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社会问题,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而社会学研究则主要是从狭义角度下定义,因而他把社会问题的视角界定在由于社拿结构或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它包括所界定的社会问题的客观性、公共性、公认性、社会性和可变性等特点。体育社会问题的发生大约受几个方面的影响:
(l)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体育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文化现象,只有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某些问题才成为体育的社会问题,当社会生产为水平较低,大多数人口还生活在较为贫困的状态时,体育不可能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
(2)与国家的社会制度有关。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所反映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文化习俗也就有所不同,因此所反映的体育社会问题也就不同。
(3)与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有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思想观念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对体育认识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关注和认可而成为社会问题,有些问题只是被少数认同而不可能成为体育社会问题。
  4、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与特点
  4.1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研究现状
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意义是对体育社会问题的条理化,它有利于我们根据不同类别的社会问题来认识其发生和发展的变化规律,了解不同类型体育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社会根源,以此来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的依据。依据雷洪社会问题的分类理论,体育社会问题分类原则必须依据目的性、操作性、社会性、清晰性和对应性,将体育社会问题的产生或发生的内容、形式、与社会的关系或对社会的影响、消除或解决等方面来区分和研究不同类型的问题和特征。
依据雷洪社会问题的分类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按社会问题发生、发展的趋势或可能性分类;按社会问题产生的主导性或主要原因分类;依据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结构分类;依据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存在的状态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失调的具体内容分类;依据社会问题的表现状态与主体人行为分类;依据社会问题表现程度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存在的空间范围分类;依据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分类;依据社会问题的条件分类等。依据朱力等的社会问题分类,社会问题分类分为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上述分类的依据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行为者主体、个体性和主体性、分布情况和性质等标准进行分类。体育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有其共同的属性,也根据各国社会、经济、文化不同而不同。就体育社会问题而言,各个国家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社会问题,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问题,很难用一个分类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
关于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争议与探讨,我国学者卢元镇在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吕树庭和卢元镇在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将体育的社会问题分为两大类,用二分法分为具有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和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他们的分类包括:第一,世界性的体育社会问题包括球迷骚乱、滥用违禁药物、运动员资格作弊、种族歧视、妇女偏见和体育商业化、职业等问题。第二,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界定为竞技队伍的文化素质、三分体育失衡、侵占体育场地设施等问题。其实世界性的体育问题目前许多已经成为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如球迷骚乱、滥用违禁药物、假球黑哨、竞赛作弊等,在我国的体育社会问题目前有的已经不再是问题,许多新的体育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出现,如体育伪科学问题、弱势人群体育问题、体育法律纠纷问题、体育赌博问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开放问题等等。卢元镇的分类方法是按体育社会问题发生的区域范围进行分类,显然目前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的二分法值得商讨。我国学者顾彦渊教授则按照体育政治问题、体育经济问题、体育暴力问题、体育兴奋剂问题进行分类,是按照社会问题的本质失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但分类显得不够全面,同样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其实体育社会问题分类间题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依据社会学社会问题的分类方法,试图解决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问题。目前体育社会问题分类研究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体育社会问题还没有从理论到实践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的原因,另外,随着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体育不论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产生的影响,还是对人们的工作、闲暇、健康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越是这样,体育就越引起政府和大众的关注,许多由于体育而引的问题就游离于体育自身的范畴,逐步的形成社会性的问题,在政府和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以至于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因此,体育社会问题的分类研究仍然是一个学术性的研究问题。
体育的社会问题分类采取三分法分类为宜。
第一,变迁性和结构性体育社会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由于社会制度性、政策性因素或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阶段引起的,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引发的体育社会问题。如妇女体育权益、贫困人口体育、老龄人口体育、残疾人体育和环境污染与健康、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与城市文明病等。
第二,越轨性体育社会问题。这是指个人或团体超越法律界限,造成危害社会行为的体育社会问题。如球迷骚乱、行贿受贿事件、体育赌博等。
第三,道德性体育社会问题。指违反体育竞赛中的道德规范,引起社会舆论和抨击的体育社会问题。如体育伪科学、竞赛作弊、竞赛纠纷、兴奋剂、侵占体育设施、侵害公民体育权力等。
  4.2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的特点
体育社会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内容之一,虽然不象社会问题那样对社会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但也毕竟是伴随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人们对体育认识上的新的社会反映,它反映体育生活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某一阶段历史时期制约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需要党和政府极力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体育社会问题作为制约体育内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内部整合、修补、内制,使其体育机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4.2.1体育社会问题的客观性
体育社会问题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他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体育作为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其问题大多是社会问题的折射效应。如腐败社会问题,反映体育行贿受贿现象的盐湖城丑闻、假球黑哨、冒名顶替等。又如老龄人口问题反映体育中的老龄人口体育问题;贫困问题反映在体育中的体育弱势群体问题;越轨犯罪反映在体育中的球迷骚乱、体育赌博等问题。其次,我们将体育社会问题按其客观性又可以分为社会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原因产生的问题、管理体制原因产生的问题、竞争利益原因产生的问题、社会道德观念原因产生的问题等。体育社会问题的客观性表现在无时不在、无时不有,人类总是在追求完美社会的同时追求更完美的体育环境、体育权利、体育秩序、体育形态,但事实上社会在发展的历程中,人们在对体育需求与渴望的同时,不断地解决体育社会问题,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