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养老方式过渡中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观念更新(一)

养老方式过渡中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观念更新(一)

详细内容

[摘要]文章在对一定数量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关数据资料与研究结果。这对于在当今社会,了解青年一代对于社会养老问题的认识、态度与观念,促进社会养老政策与举措的创新,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社会养老;青年一代;责任感;观念;调查报告
  
  2008年9月,由几位高校教师组成的《广西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问题研究》课题组,就当前社会面临老龄化状况下由传统家庭养老向现代社会养老方式过渡中的相关问题,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这次调查研究成果,对于了解青年一代在社会养老问题上的认识以及对养老责任的态度,观察其观念更新情况,进而加强养老政策和举措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调查所得的几组重要数据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即从不同的年级与班级选取126个调查对象。其中来自城镇的占30%,来自农村的占70%。目前家中无60岁以上老人的占19%,有1-2位老人的占58%,有3-4位以上老人的占23%。被调查者家中有3口人以下的为16%,有4-6口人的超过80%,这与大部分被调查对象家在农村、多数老年人有2个以上子女供养有关。
  1、有关今后与养老相关问题的了解与态度。在被问及“你觉得今后10-20年我们社会中的养老问题是否严峻”时,被调查者认为“很严峻”的有58%,认为“有一些,但不严重”的28%,认为“算不上什么问题”的4%,回答“不知道,从没想过”的9%。说明多数人已意识到今后养老问题的严峻性。而男生中,认为“很严峻”的有63%,女生中,认为“很严峻”的有53%,男生比女生高出约10%;女生中“不知道,从没想过”的有15%,男生则仅有3%,这说明对于今后的养老问题男生压力感更大,意识也更强。
  对于什么是“社会养老”,这些大学生的答复是:“有所听说,但了解不多”的49%,“早就知道,也有所关注”的22%,“很感兴趣,希望更多了解”的21%,“此前没听说过,不了解”的7%,“不感兴趣,只觉得按传统的家庭养老就行了”的仅1%。说明大多数人都已注意到将来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而单纯依靠传统家庭养老的想法已很少;同时也说明,对于社会养老的优势与方法,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让社会成员能够更广泛地认识了解。
  对于“今后老年人养老费用及生活依靠的主要来源渠道”的问题(多项选择),选择“国家、工作单位等发放的养老金”的达83%,“子女、后代的供给”的达78%,“自己一生的积蓄”及“靠社会的资助”的分别为36%和8%。这说明现代的养老保险金形式、社会养老保障观念已深入人心,而传统的由子女、后代供给养老的想法也同时还大量保留,表明传统的孝养观念影响仍较大。
  关于今后养老模式的选项(多项选择)中,最为被调查者认可的前三种是:“国家、社会、单位、民间慈善、家庭多渠道结合养老”占80%,“建立覆盖全社会老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占73%,“国家、全民公共养老”占60%;而对“商业化组织提供的有偿收费服务养老”、“家庭自我养老”、“老年人自己联合互助养老”的选择分别为28%、20%、10%,均不怎么被看好;而选择“有老人的子女们进行集体合作养老”的高达36%。
  当进一步问及“等以后你成家立业时,对于自家老人你会更赞成的养老方法”(多项选择)时,赞成“老人居住在家中,同时社区又能提供帮老服务”的78%,“更现代化的社会养老形式”的72%,“自己没有足够时间服伺老人时请保姆或家政业务人员照料”的35%,“完全传统的家庭养老方法”的30%,“让老人居住到专门的养老机构中”的仅17%。说明目前介于传统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之间的“居家+社区服务”养老形式更受欢迎,同时养老方法的更新也受到更多关注,而多数年轻人还是不情愿于由自己来主动安排老人住到专门养老机构中去。
  但是,在“假若家中老人提出因‘家中寂寞’等原因而要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去长住”时,选择“支持和理解,因为养老机构中终日有人作伴更好”的68%,加上“觉得这样很好,老人不闷了,年轻人也减轻了负担”的16%,以及“感情上不愿意,现实中也只好这样”的10%,可见这种情况下同意与基本同意率达94%,而“坚决反对,因为家里好,养老机构差”的仅6%。与上一段所述对比,看来年轻人对不考虑老人感受而由自己来决定将老人送去专门养老机构的做法,多会不情愿或“不忍心”,而对于老人自愿要去而且又“情有可原”的,则多会持理解、支持的态度。
  在“假如要让老人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去长住,你更愿意选择的敬老机构”(可选2项)方面,“交纳一定服务管理费,服务质量较高的公办敬老机构”最受欢迎,达86%;其次是“收费服务,同时既由政府进行投资和政策性管理,又由私人承包经营的敬老机构”,达60%;而选择“不用交费,服务一般的公办敬老机构”和“完全靠收费维持,而保证服务质量的私营敬老机构”的,仅分别为8%和7%。说明多数人更愿意信任那些交费公平合理、保证管理与服务质量、公办或有政府监管的敬老机构,而收费服务的私营敬老院,还未引起更多的关注。
  2.有关养老新责任、生育新观念和养老义务的认识与选择。在“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近三十年后,少子化加老龄化形势下的养老责任”问题上,被调查者中认为“家庭和国家社会都有责任,应一起来承担养老”的达89%,“应由国家社会承担主要的养老责任”的8%,“完全是家庭的事,只能由家庭自己承担”的仅3%。由此可见,多数人都意识到今后养老问题应与国家所实行的政策有一定关联,需要由社会来共同承担起相关的责任,但同时又清醒地认识到家庭(后代)所应负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在被问到“假若因少子化加老龄化问题严峻,国家改变和放松计划生育政策,你成家后会愿意生多少个孩子”时,选择愿意“生二个孩子”的占61%,觉得“只生一个孩子就够了”的31%,而“希望生三个以上孩子”、“希望不受限制”、“不想生孩子,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的均较少。可见长期计划生育宣传的“少生优育”观念已深入人心。
  至于认为在现代及今后社会环境中,“生男生女都一样,现代男女平等,只要有亲情关系就行”的有84%;而觉得“生男孩更好,可以‘传宗接代’,也更有能力为父母养老”的有11%,“生女孩更好,一般更好抚养,将来也更会体谅和赡养父母”的2%,“不在乎,因为今后社会里不管是男是女,长大后多会高飞远走”的3%。可见,认同男女平等的是绝大部分,虽然希望“生男”的还略多于希望“生女”的,但单纯只认为“生男好”或“生女好”的已不多。
  在问到“假如让你参加‘老年义务服务队’,定期为社会中的老人无偿地义务服务”的问题时,回答“很愿意,因为人人有责任”的50%,加上“看情况,有时间又有精力时也可做做”的30%,认可及基本认可率达80%;而回答“不愿意,因为这是各个家庭或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以及“觉得不必要,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应以有偿服务为主”的各有10%。反映出大多数年轻人对此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与付出精神,只要社会有需要和开展有效的宣传、组织行动,应是可以动员起大批青年参与义务服务与工作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