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试析以湖南通道县阳烂村老年人协会为例(一)
详细内容
[论文摘要]“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社会保障严重滞后,老龄化问题就更为严重。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老龄化”将是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南通道县阳烂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发现,通过加强农村老年人组织建设可以有效消除农村“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力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论文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协会;农村社会稳定
一、“老龄化”问题将是未来农村社会稳定的核心问题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当代的中国显得尤为突出。中国在上世纪末已经进人老龄社会,目前已有1.44亿人年龄超过60岁,占我国总人口的比例的11%,占亚洲60岁以上人口的一半。这一数字还将以每15年1亿的速度增加,而2030年以后,劳动力占全部人口的比例将低于50%,到2050年老龄人将达4.37亿人。…。由此可见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紧迫性与严重性。
据《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统计,我国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可以断定中国未来老龄化问题的重心在农村。而现在中国农村养老方式依然是以土地保障和家庭赡养为主,虽然政府相关部门也在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并为此投放入了许多资金,但因农村老年人基数过大如按人头受益算,无异是杯水车薪。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贫困农村老年人的保障问题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将是直接影响农村稳定的主要问题。
二、对阳烂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
湖南省通道县阳烂村地处湘、黔、桂交界的大山深处,是一个经济落后、传统色彩很浓的侗族村寨,该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人际关系和谐,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该村老年人群是一个较为强势的群体,活跃于村寨中的老年人协会对建设村落的和谐起着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我们对该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主要从其成立的原因、构成、工作职责到成立之后所开展工作的个案来展开:
1.阳烂村第一届老年协会成立的原因:
(1)乡级政府有在村里成立老人协会的意思。传统的侗寨是以寨老、族老等宗族组织有效治理村落。解放后这些组织在形式上被革除,然而在侗乡民间当中一直都还遗留着松散的类似于寨老、族老的宗族组织,只是在解放初期的三十多年当中没有明显表现出来而已。在家庭田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这种隐藏的村寨组织慢慢凸显出来,并在村寨生活中日益活跃。现在侗族村寨里的老人协会其实就是以前侗族自治组织“寨老”的变异。上级政府同意在侗族村寨里成立老人协会,就是想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老人们的余热,为村寨的安定团结做一些贡献。
(2)、以村委会为主的在侗族村寨里的组织所做的工作 只是传达和执行上级政府的政策,而村内的一些好人好事如建桥、修路、修建风雨亭等之类的公益事业常常在他们的职责之外,而这些事情总是需要有人来处理。而老人们有许多空闲时间,也有着丰富的办事经验,同时他们当中许多人热衷于这些公益事业,于是老人协会应运而生。
2.老人协会的构成
阳烂村老人协会并不是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划定老人的年限,成立协会时村内50岁以上的都算老人,由他们参与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3年。选举规则是:每位老人只有一票,每票只能选五人。这五人的条件是:年龄必须50岁以上,要能够代表村民为村民服务,关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有工作能力,群众能够信任,能够以理服人,不怕因公事而得罪人。全村50岁以上的老人有50多人,经过民主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老人协会领导班子。
3.老人协会的工作职责
老人协会所做的具体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在村内架桥、铺路、建造维修庙宇、维修保护鼓楼风雨桥。阳烂村公益建筑较多,村寨内就有十多处,这些建筑物的合理分配使用、维护等都是容易产生矛盾,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这些均由老人协会承担。如2001年阳烂村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鼓楼(乾隆五十二年建成)进行维修,而主持这项工作的是阳烂村老年协会。
(2)到村内村外募捐筹集架桥、修路等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由于经济落后,村里并没有资金用于修路架桥等,这些资金的筹措工作就由老人协会来做。他们除了在村内向各家各户募捐外还到别的村寨募捐。到别的村寨去募捐时老人协会带上酒、肉放着鞭炮到别村上门募捐,委托对方村寨的老人协会完成在该村的募捐工作,等对方村寨的老人协会把钱募集好之后,由他们送过来。就这样一个个村寨的去募捐,直到钱集齐为止。传统侗家村寨里人们认为架桥、修路是做好人好事,积阴德,所以别寨的人也乐意捐款。虽然每个村捐的钱数量不多,但通过老年人协会逐村募集,积少资金最终还是能募集到。
(3)做好村内的防火工作。阳烂村住房全是紧密相连的建筑,防火工作至关重要,而这项工作亦落在老人协会身上。村内由老人们组织了专门的防火小组,每天由责任心强的老人轮流敲锣警示。同时在日常的活动开展中长期进行防火教育,使防火意识深入民心。
(4)协调处理村内事务。如调解邻里之问的纠纷、家庭之中的矛盾等。总之,要尽可能地协调、解决村寨内存在的分歧、冲突,不使矛盾升级。
(5)负有维护本村治安的责任。老人协会负有建立良好的村落治安环境,做好防盗工作的责任。他们特别注重对村内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教育处罚。老年协会积极主动参与本村治安管理,发挥了很好的监督、教育作用,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对偷盗深恶痛绝,而村内亦很少出现偷盗之事。
(6)对外协调处理本村与周边村寨的矛盾纠纷。侗族各寨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土地山林方面存在着有许多纠纷。这些纠纷的调解工作由老年协会来做,他们处理山林土地纠纷的依据是解放后政府划分的地契。如果没有地契,或地契没有明确而详细地讲明,则要通过双方的老年协会来协商,直到双方同意为止。
(7)老年人协会负责办理村与村之间的交往、联谊活动等相关事宜。在侗族地区村寨与村寨之间常常有集体性的“勿也”(即集体到别的村做客,多在庆祝性的节日里),而这种“走寨”活动常常要通过主寨的老人协会出面进行邀请,或客寨的老人协会发出表示希望前来庆祝、做客的征求函,经过主、客寨老人协会的同意,然后再由老人协会进行组织前往做客或接待来客的活动。
(8)监督村委会工作,并与村委会共同解决处理村内大事。村委会是传达上级政府的行政命令,组织村内行政工作。而老人协会是由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能代表群众利益,为群众办事的村内民间组织。所以老人协会除了作好上述工作外还要监督村委会的工作。如处理村内大事村委会的意见与群众的意见发生冲突时,由老人协会出面代表群众与村委会协商。
从以上的考察发现,阳烂村老年人协会成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解决处理村寨内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负责村寨的公益事业、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而事实上老人协会也确实成为了阳烂村主要的矛盾化解者、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承担者和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从它的工作内容看,囊括了阳烂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其自身的效能看,在众多的为民服务过程中获得了村民的信任与尊重,使协会具有较强的动员力;从结果看,正是因为老年人协会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的促进和维护着阳烂村的和谐与稳定。
三、加强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阳烂村老年人协会的考察,我们发现建设好农村老年人协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建好老人协会是老人们获得“情感保障”的重要渠道前面分析了未来几十年“老龄化”将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而“老龄化”问题在农村的直接体现就是老年人的保障问题,也即老年人是否能获得较充分“物质保障”和“情感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得国家有财力进行主要为发展农村而进行的诸如西部大开发、农村全面义务教育、建设新农村等重大举措,事实上电带来了农村的繁荣,农村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断定在不久的将来即使在贫困农村,老龄人的基本“物质保障”(吃饱穿暖)应不再是主要问题。那么未来老年人最缺乏的应该还是心理的需求与精神的慰藉,即“情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