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浅析考察河北省赞皇县野生漆树林的反思(一)

浅析考察河北省赞皇县野生漆树林的反思(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漆工艺 漆树漆液 河北省赞皇县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漆树的生长规律、生长环境、接种方法以及漆液的性质特点、采割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漆材料的基本特征及其来之不易的原因,同时呼吁大众对传统手工艺发展给予关心与支持。
  
  在古代,大漆的用途甚广,除日常用品外,交通工具、礼器、祭器、乐器、兵器甚至葬具都用大漆来髹涂。几千年来,生产大漆的漆树一直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被人们种植,而且“除公营漆林外,也有以私人经营为主的漆林,政府对其制定了征收税率的管理办法,即对私有漆林征收25%的税率。”①这说明当时的用漆量相当大,漆树的经济效益与利用价值也相当高。
  漆树属木兰植物纲、蔷薇亚纲,无患子目,漆树科,原产于中国,是一种特种经济林,广泛分布于全国23个省,500多个县。笔者在调查赞皇县山区时发现,山中生长着大量漆树。这里的漆树胸径10cm以上的有7000多棵,而10cm以下的竟有13000多棵。最粗的胸径达90cm以上,寿命近百年。
  从赞皇县城出发开车1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个名为野湖泉的村落,据当地林业部门调查,这里的野生漆树林较多,漆液的质量也较好。这里的气候等种植条件都十分适宜漆树的生长,日照时间相对于四川、贵州等地区要长,且日照率在40%以上。尽管漆树喜光,但白天的强光高温与降水量较少,导致此地的漆树生长于避风保湿的阴坡和半阴坡的地方。
  此地的野生大木漆树成片分布,与南方的漆树不同的是,这里的漆树长得很壮,一般有10~13m高,最高的大约有20m左右,最粗的要三人合抱,新生的幼年漆树也为数不少。这里的漆树分枝大多向水平伸展,节间距较长;当年生的小枝比较光滑。树冠呈尖塔形,主干分枝点约为2~3m,树干端直,漆籽呈暗红色,结实量很大。树皮比较薄,有纵向浅裂纹,裂口不显红色。当地的农民称它为“霸王树”,有些过敏严重的人,只要从树旁经过就会浮肿。
  县里的林业部门曾试图人工播种,却没有达到次年生芽的效果。这是由于漆籽外皮有一层蜡质,而且很坚硬,水分不能渗入,发芽就会很困难,因此必须进行脱蜡和催芽处理才可以进行播种。
  《尚书・禹贡》中记有“兖州、豫州贡漆”,说明夏代就已经有了经济漆树林的经营,并以生漆作为贡品。兖州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北省的南部,赞皇县所处的地带应该也属于当年的兖州。这样看来,赞皇县的野生漆树林在古代就一直在开发和利用当中,当时的人们也一定十分了解这种天然涂料,在采割养护和提炼技术上也一定是十分娴熟的。然而,现在当地的村民却十分惧怕这种“咬人”的“霸王树”,认为它有毒,是“鬼树”,因此从来都躲得远远的,更不要说采割了。这引起了我们对失落的传统文化的思考。著名漆艺家乔十光曾指出,“至今没有一种合成涂料能在硬度、耐久性等方面超过大漆,因此大漆被称为‘涂料之王’。”但现在背靠着漆树的农民不但不以此为宝,反而将它当成避之不及的“妖怪”。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现在的化学涂料似乎足够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了,而对这种会致痒的涂料的坚固、粘合、美化的作用,他们的体会并不深刻。明知有经济效益,却每年仅以1000元的价格包给外地人来随意采割。赞皇县位于现代都市之邻,工业社会的今天,偶尔在老乡的家里看到的老旧漆家具,在村里人眼中却成了落后与贫穷的象征。这里的漆树现在也只有位于中原盆地、远离都市喧闹的四川绵阳地区的漆农来采割了。
  正在感叹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了开着一个个“V”字形口的漆树,有的口下面还插着接漆液用的蚌壳。我们又往山里走了没多久就遇见了一个来自四川的漆农。这名漆农的采漆工具有一把弯刀――用来在漆树上开口;若干河蚌壳(壳的边缘磨得很尖)――用以插在开口下方的树皮上来接流下的漆液;一个竹质的、长条形的可以背在身上的桶――用来盛放收割来的漆液,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把胶皮钉于木板上的刮锹――用来把河蚌壳里的生漆液一滴不剩地刮入漆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