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一)

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前景(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内外因素的诱导。在探索委内瑞拉发展道路上,查韦斯吸收了多种思想,并在实践中初步尝试,但“21世纪社会主义”思想主张实施的成功与否仍受到许多不确定变量的制约。
  [关键词]委内瑞拉 查韦斯 21世纪社会主义 发展前景
   
  1998年12月6日,赢得选举胜利的查韦斯声明要在委内瑞拉建设“玻利瓦尔革命”式的社会主义。2004年12月,查韦斯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要建设委内瑞拉式的社会主义的构想。2005年1月30日,他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的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上宣布在委内瑞拉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并付诸于实践。2006年12月3日。查韦斯在总统大选中以63%的得票率蝉联总统,12月15日,查韦斯在庆祝大选胜利举行的群众集会上宣布组建“社会主义统一党”,领导委内瑞拉人民进行“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2007年1月10日,在全国最高立法机构即全国代表大会的总统就职仪式上,查韦斯提出了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过渡性阶段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给我们认识此概念提供了可能。
  
  一、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1、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产生的内部因素
  一种新学说的提出及运作,总是“深深扎根在物质经济的事实中”。“21世纪社会主义”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国内根源。其一是经济危机的诱发。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委内瑞拉的执政者开始实施“播种石油”的发展战略。由于期望石油价格大幅度提高,政府从国外银行高举债务实行工业化。后来石油价格下降,外债不断增加。在1982年债务危机爆发前后,委内瑞拉偿还的外债从1975年的6.14亿美元上升到了1980年的30.58亿美元,1987年的通胀率达到28%,1988年到了29.48%。苏东剧变后,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1989年2月委内瑞拉开始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但经济仍然是危机重重,财政赤字从1992年的3.6%攀升到1994年的6.1%。通胀率1994年高达70.8%。1994年人均GDP增速为-5.1%,委内瑞拉货币同美元的汇率比价从t993年的105.64:1变成了1995年的290:1,欠债总额增至1996年的388亿美元。正是这些危机的存在,使得政府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委内瑞拉经济学家阿尼瓦尔・罗梅罗评价委内瑞拉领导人“既没有勇气,又缺乏历史责任感”。其二是民主政治改革的缺陷带来了政治及社会矛盾。1958年发生了推翻佩雷斯・希门尼斯独裁统治的军事政变后,委内瑞拉通过民选总统开始了民主政治进程,但各个党派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很大。为了保证利益均沾,民主行动党、基督教社会党和民主共和联盟在菲霍角达成一项共同纲领,一致同意,“无论哪个政党选举上台。其他两党都要支持政府”,即著名的菲霍角协议。此协议的长期存在导致党派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庇护,滋生了贪污腐败,损害了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权。1998年之前,委内瑞拉的民主政治“通常被看作是精英主导下的民主制,而不是真正的、大众都可以参与的民主制”。政治民主改革道路上伴随的是执政党的不断更迭,政治领导的频繁更换。1973年是民主行动党候选人佩雷斯,1979年是基督教社会党候选人埃雷拉・坎平斯,1984年为民主行动党候选人海梅・卢辛奇,1989年佩雷斯重新上台,1993年是拉蒙・贝拉斯克,1994年78岁的基督教社会党元老卡尔德拉上台等。两党之间的频繁更替暴露了委内瑞拉政治民主改革中的政党利益之争,使广大民众对执政党不满,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不断受到质疑,而前总统卢卡奇挪用内政部的秘密款项,1993年佩雷斯挪用公款400万,使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降低。公民投票率从1973年高达97%降低为1992年的40%。民主政治改革的缺陷性激化了社会矛盾的产生,1993年首都加拉加斯就有1200起暴力死亡案件发生。激化的社会矛盾使整个国家产生开始像《外交政策》编辑纳伊姆所指出的那样“当经济表现不佳的时候,选民们也就不会在乎什么选举,而是开始要推翻政府”。广大民众强烈呼吁一套行之有效的能解决问题的改革方案出现。
  
  2、委内瑞拉“21世纪社会主义”产生的外部因素
  其一,新自由主义对拉美造成了很大伤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模式的实施,在拉美先后引发了1994年墨西哥、1999年巴西及阿根廷金融危机。有关数据显示,拉美地区的贫困人口从1980年的40%上升到了1990年的48.3%,2003年赤贫人口占总人口的20%,达到了1.02亿人。新自由主义倡导的自由化发展模式,使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占有比例和干预能力大大降低,大批的国有化企业变成私有财产,涉及国家战略安全的能源和电讯行业也不断向私人、外资开放,加重了社会的不公正,国内冲突不断增加。其二是拉美左翼运动兴起的推动。拉美左翼批评和否定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主张民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重视解决贫富分化问题和不公正问题,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三是对美国的反感。查韦斯认为,美国政府的强权政治和肆意干涉是致使拉美国家陷入经济和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1998年查韦斯参加总统竞选时,美国试图支持其反对派阻止查韦斯获胜。“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伊拉克,查韦斯持反对态度。2002年4月委内瑞拉发生了“四月政变”,美国的参与使得查韦斯更加痛恨美国。“四月政变”失败后美国又不断向“苏马特”等反对派提供巨额资金援助,帮助反对派在2002年策划大罢工。2003年美国又支持反对派征集对查韦斯不信任的群众签名,2005年2月美国国务院则把委内瑞拉列为“问题国家”。美国《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把查韦斯称为“攥着大把石油钞票的煽动性政客”,正在危及拉美的安定。这些干涉压制使得查韦斯表现出对美国的强烈不满。
  由于各方面的危机,查韦斯首先开始探索一条既不太右、也不太左的“第三条道路”。早在1999年查韦斯执政之后,就积极倡导“和平民主的玻利瓦尔革命”。查韦斯在政治上动员广大的民众参与,建立全新的人民真正参与其中并具有主人翁地位的民主制;在经济上谋求内在的发展模式,建设一种人道主义、自治的和有竞争力的经济,为人民创造就业机会和幸福;在外交上使委内瑞拉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玻利瓦尔革命必然会涉及到私有制的改造、对土地的改革,2002年“四月政变”发生后,查韦斯逐步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委内瑞拉的民主公正,其途径必然是通过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