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主义>关于网络时代与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巩固和发展(一)

关于网络时代与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巩固和发展(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网络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识形态也将在网络这个新领域里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文章分析了网络对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巩固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如何使网络成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
  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将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几乎把整个人类相互关联、融合在一起。从距离上来讲,我们的地球已经被称作“地球村”,但世界并非亲如一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识形态将在网络领域里展开更为激烈的斗争,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巩固与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空间广阔,高效快捷,使网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网络的全球性特点,为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互联网络跨越了一切地域界限和空间,把人类“地球村”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今天的网络不独属于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任何组织,是全球性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据了解,目前世界上250个国家中有240个提供网络服务,网上共有150多万个网址,3.5亿个网页。互联网已经连通世界上所有国家、5621万个主机和2亿用户,预计今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达到4-10亿以上。对一个网民来说,连通了网络就等于连通了世界。正是这种“全球性”,为我们利用互联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提供了条件,借助辐射面广、冲击力强、迅速扩散的信息网络开展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使全世界的网民都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社会主义的先进理论和思想,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和传播。
  2网络的超容量特点,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大量信息源。数字压缩和存储技术已经开始引发信息存储的革命,一个网站的容量不知是一份报纸、一套电台、电视节目的多少倍。就一张报纸来说,传统情况下充其量容纳1万字,而经过数字化的网络版,一天上网信息约合900万个汉字的数据量,最高一天流量达到200亿个汉字的信息量。如此丰富的信息量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承载、无法想象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网站可以把所有有关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等信息全部上网,建立庞大的社会主义信息资料库,有利于访问者系统地、完整地、及时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
  3网络的多样性特点,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功能越来越多。网上快速传播、同步交流、信息检索、游戏娱乐等功能得到广泛运用,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可充分调动吃、说、视、触等各种感官,再现生活场景,并可进行角色扮演和体会。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有选择地运用网上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和网上书店、网上远程教育等众多功能,将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巧妙地融入网络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可以大大增强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4网络的交互性特点,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网络时代中,政治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加,政治民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广大民众来说,通过网络,能够对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有更多的、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能更方便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如用“电子投票”可直接选举国家或地方的领导人等,这无疑都有助于增进民主,扩大民主。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利用网络能够为决策者们及时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决策者的决策与反馈间的时间缩短,增强决策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决策和执行决策的效率。因此,利用网络能够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行使主人的权利来管理国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网络的开放性特点,有利于全世界人民更深入地了解比较两种社会制度,认清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开放、自由的网络上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据统计,2000年全球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00亿条以上。如此多的信息中有许多是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也有许多是宣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信息,两种意识形态的社会制度的理论、思想、内容和许多不争的事实都通过互联网摆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人们可以以正确的社会制度优劣观和社会实践发展观来比较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看到社会主义是一种消灭人剥削人和贫富两极分化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一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崭新的社会经济机制,社会主义中国在50年时间使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以及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已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巨大威力和强大生命力;看到资本主义为了维护其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尽管作了不少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但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没有解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无论作怎样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都无法改变其最终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
  二、良莠并生,虚实难辨,使网络也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带来许多新的挑战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网络技术和人才占有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力量处于相对弱势。互联网发源于美国,在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美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掌握着核心技术。在国际计算机硬件市场上,美国占有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全球10大电脑硬件厂家中,美国就占有5家,美国的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强的芯片厂家,美国在PC机市场大约占全球的55%,而在工作站市场,美国公司几乎独占全球市场。在软件方面,美国公司占领75%的国际软件市场。美国在网站数量、规模和影响方面也占绝对优势,现在网上的信息80%来自美国。在人才的占有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优于我们,计算机人才在全球范围都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美国虽然拥有全球1/3的计算机人才,依然短缺6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除了自己培养外,还采取各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网罗他们所短缺的人才。美国、日本、加拿大等资本主义国家都把中国的计算机人才作为吸引的主要对象,使我们原本匮乏的信息人才流失更为严重,因此我们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人才方面的实力都明显不足,声音比较弱小,影响的范围也有限,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2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民族优秀文化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在网络“自由”的口号声中,各种立场的新闻报道、政治言论都会在网上出现,其中不乏诋毁和歪曲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宣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颠覆社会主义的图谋,它们总是虎视眈眈地盯着社会主义国家,企图将它们一一吞并。因特网正是它们实现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们凭借经济、技术和信息资料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大肆进行网络信息扩张,向社会主义国家宣扬、兜售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政治思想、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信息,竭力标榜其政治制度的合理与完善,意欲通过政治观念的渗透,攻击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网络空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冲突与对抗逐渐升级。辨别能力差、缺乏抵御力的人们容易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信息的渗透和毒害。如1999年5月举国上下惊闻美国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青年大学生振振有词地说:“中国是活该的!”他说我大使馆窝藏南联盟高级官员,在南联盟针对美国搞了一系列的破坏活动,美国故而炸了我国大使馆。问他从哪里知道这一信息,答曰:“因特网上”。可见发达国家通过因特网大力宣扬、标榜自己,混淆视听,使我们的一些人盲目信从,甚至对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不信任感和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