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街道和乡镇图书馆——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街道图书馆 乡镇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形势的分析,从建设模式和网络布局等方面,论述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图书馆是我国现有体常l下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捷径。
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新需要,国家和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资,图书馆迎来了一次飞速发展的时机。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方面仍有很大差距,所以健全六级公共图书馆网络就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必须重点建设有中用特色的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图书馆。
1不容乐观的基层公共图书馆现状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包含以下六个层次种类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省(直辖市、自治区)图书馆、市(省辖市、地区)图书馆、县(市辖区)图书馆、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图书馆以及各级少年儿童图书馆.另外还包括一些居民社区图书馆。当前,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布局上存在着重“大”轻“小”的偏差。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都将图书馆视为一个地区文化繁荣的标志性建筑.以拥有一座气派、漂亮的大型图书馆为荣,于是纷纷投入巨资兴建大型乃至超大型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有的馆的建筑面积甚至超过了十万平方米;而另一方面,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尤其是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图书馆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
截止1999年底.大陆地区共有县级以上图书馆2767个。据此.我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已基本普及,但县级市中的区级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馆的数量却相当少,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就近读书学习的需求。
国际上将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的覆盖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社区信息服务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成规模。据统计,截至1995年美国共有公共图书馆15946所,平均每1.6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截至1997年,英国共有4759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2269人拥有一所图书馆。而中国的现状是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因此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2003年3月在上海一个座谈会上坦陈.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显得落后。
2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捷径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图书馆界的专业人士提出,应借鉴国外发展社区图书馆的经验。在国内大力发展基层社区图书馆。通过几年的实践,社区图书馆虽有所发展,但极不平衡,无法形成规模,更谈不上网络建设,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行政体制造成。在我国有着比较完善、严密的行政区划体系,各级地方政府既管理本地方事务又管理本地方人121,城市各社区无论人121疏密程度如何,都会归属到某一街道办事处。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保证,在中国,没有政府的支持,公共图书馆根本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就是说,在中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必须由政府来办。
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基本普及的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的公共图书馆都是按行政区划建立的,一级政府管一个图书馆,中国的最小行政机关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在农村是乡镇人民政府,所以根据我国的实际。大力发展在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农村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现有体制下健全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的捷径。
以天津市为例,该市现有18个行政区,设街道93个、乡镇145个,20o3年底共有公共图书馆266个,其中,市级馆2个。区县级馆3O个。街道图书馆89个。乡镇图书馆145个。而2003年末的人121数是926万,平均34812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已接近平均两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天津市街道和乡镇图书馆的数量占到所有公共图书馆的88%.成为公共图书馆的主力军.在建设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