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图书馆管理>文献传递服务中的用户取向和信息资源建设(一)

文献传递服务中的用户取向和信息资源建设(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网络环境文献传递 用户分析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全文数据库

   (论文摘要〕根据我校医学院图书馆外文生物医学一次文献传递服务的记录,分析用户获取一次文献的取向,得出用户随时自行检索和获得全文资料是网络环境下最主要内方式,可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文献传递是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献传递指用户为获取已出版的某些特定文献向图书馆提出需求申请,当图书馆不能满足该需求时,图书馆馆员把用户的申请转递到能够提供该文献的单位,再从文献提供单位接收该文献并转递给用户,以满足用户需要而开展的中介服务。文献传递是一种从馆际互借发展而来的半自动化、自动化服务,即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计算机、传真机等现代信息传递设备,向其他用户或远距离用户提供快速、高效、简便的文献信息服务,用户在一定的网络环境中就可以使用系统内的文献信息[2],实现实时的信息资源共享。在新的服务理念指导下,我馆建立由信息部文献中心专人负责,期刊部、图书部配合的机构模式,采取以网络文献传递服务为主,中介性文献传递(用户—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用户—用户)为辅,并结合传统馆际互借的方式来实现多途径的资源共享。主要的服务途径如下:

  1中文一次文献传递服务途径

  .馆藏书刊在线查询。

  .购买全文数据库或购买使用权,如:租、万方、维普、超星数字图书、书生之家(医药镜像),Apabi数字图书馆等,目前中文一次文献传递服务已使校园网内用户可以即时免费取得文献,即实现网络文献传递,因此满意度相当高。

  2外文一次文献传递服务途径

  .书刊在线查询。

  .期刊联合目录(习家文献中心期刊、中科院全国期刊联合目录、华东地区西文生物医学期刊、全军生物医学期刊等)在线查询,用户可以直接获悉所需文献的资源馆,进而获取原文。

  .与专业对口图书馆(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解放军睡;学图书馆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一般由图书馆以电子邮件左式提出请求,用户可选择文献提供方式。

  .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建立注册用户关系,直接网上订购全文,用户可自查,若建个人帐户,也可直接申请。

  .建立终端,共享JALIS的文献资源(近2000)种生命科学、医学方面的全文期刊)。

  .链接各种免费全文期刊站点(如比High Wire Press Free Medical Jourrals BMJ)等,提供近15的种近期和过期期刊文献)。

  .寻求“SOS”服务,一种网上检索求助或馆藏文献互助站提供的服务。

  本校医学院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尝试通过以上各种途径为用户提供一次文献服务,表l是根据2001.1-2002.10.30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记录进行的统计。

    
  3分析

  2001.1-2002.10期间的统计表明,校医学院图书馆接受一次文献查找申请1462篇次,提供文献1176篇次,查到率为80.4%,从表中列出的几种获取途径来看,65.3%是通过JAUS获得的,14.1%通过国家文献中心(本馆于2002年5月成为正式注册用户,之前是通过中科院图书馆获取文献),7.8%通过专业对口馆(以馆际互借为主),另有12.7%是通过网上免费全文期刊站点或通过“SOS”获得。分析用户获取一次文献的取向(习惯方式),首选是通过免费站点直接下载,即自助方式,无法直接获取时,再到图书馆申请文献传递服务,在求助于图书馆时,又以通过JAUS获得电子全文文献为首选,其次是选择通过国.家文献中心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供全文,用户可通过预交费成为其注册用户,也可先检索,再请图书馆办理订购原文手续。工作效率较高,收费合理,目前提供的是1998年以后的资源,不久将追溯到1985年。特别是近期软件的升级,通过专业对口馆的馆际互借途径获取文献所占比例较少(7.8%),主要是这种方式时效性不高,外地资源馆的文献一般lO-15天才能收到,本地资源馆往往需用户亲自前往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