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如何借鉴、吸纳知识管理,如何将文献服务工作向知识服务转型,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值得探讨。
1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含义
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于英国图书馆学家布利斯1929年出版的《知识组织和科学的系统》一书中,在人类社会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进程中,“知识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国际管理界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引起世界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乃至政府管理部门的极大关注,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热潮方兴未艾,给经济、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带来极大冲击。我们这里提到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一种符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即将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际相结合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最大限度地捕获、挖掘、利用传播知识,为读者提供最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与接口,以帮助读者作出最好的决策,同时提升图书馆的形象,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2高校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引人知识管理提供知识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1时代发展的需要
纵观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经历了从传统管理到科学管理、目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极其漫长的发展轨迹。这些管理模式和方法都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馆藏文献的载体也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载体发展到电子、网络等多种载体形式。高校图书馆也已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包括数字图书馆、网络以及虚拟图书馆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图书馆。服务形式也从传统简单的服务形式过度到网络信息服务、电子图书阅览、多媒体和数据库等多种服务形式。所有这些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的知识量空前浩繁;知识的急剧增长和通信手段的使利,使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但同时,“知识泛滥”等批驳知识沉余、知识垃圾的观点也层出不穷。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知识并不贫乏(甚至过多),但是人们有效获得知识的能力却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引人知识管理理论是时代发展对高校图书馆改进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必然要求。
2.2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应用知识管理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必须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进行管理,并创造一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进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就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3高校图书馆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包括对信息资源管理和对智力资源的管理,也就是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随着图书馆引人知识管理模式的理论越来越多,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从多方面着手尝试知识管理的实施,就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来看,还存在着显性知识数字化程度不够,隐性知识得不到扩充的问题。必须采取措施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转化和创新,完善和加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图书馆全面实施知识管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