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的主导思想(一)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的主导思想(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是我国学者张大均提出的一个观点,它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社会工作的有机结合,目的是更好地整合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本文在理论上探讨了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的五大主导思想。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 评估指标 主导思想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是由心理学的专业人员来从事学校社会工作,充分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技术,帮助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协调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建“教”与“学”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在适应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广泛征求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并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的几大主导思想。
  
  一、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接受性
  
  科学性是评估体系存在和实施的基础,失去科学性的评估不仅没有存在的价值,反而会误导公众。这要求我们在指标体系的选择上要体现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质含义,力求全面、综合、系统,能从不同侧面概况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绩效的全貌。因此,指标的选择、指标权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必须以科学理论为依据。评估指标是否科学,其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否具有可接受性。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实事求是,从教育现状和学校实际出发,在建立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建构切实可行的,人们都能接受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体系。
  
  二、指标体系要体现本土特色和本校特色
  
  学校社会工作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引入我国确实新兴专业,所以需要我们努力创建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则是根据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学校社会工作的原理、方法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其评估指标体系自然也需要体现本土特色。
  指标体系要体现本校特色有三点原因。第一,“自主性评估”模式的兴起。该模式是运用发展性评估的理念,以学校为评估主体的评估指标,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生、社会人士参加评估。它强调评估的标准由各个学校自己制定,政府并不制订一个所有学校都必须遵守的统一标准。第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本身的需要。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强调家庭、学校、社区资源的整合。地区、文化差异可能造成学校对资源利用的差异。强调评估指标的本校特色,就是要鼓励和倡导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和开发现有资源。第三,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教界就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已基本达成共识,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存在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必须充分体现融办学特色于其中的多样化的评估标准。
  
  三、指标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这里的以人为本有三层意思。第一,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重点内容。所以我们的评估重点应该放在对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共同努力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情况上。评估关心的是“人”而不是“物”。第二,学生、老师、家长和社区成员都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要把老师、家长和社区成员的心理健康放在重要位置,以促进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第三,家长、教师和社区人员在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过程中,他们三者应该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应该是发展性评估,在评估方向上它不仅注重评估对象的现实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的发展,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估模式。第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评估不仅包括对现有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评估,也包括开发培育评估,只有这样,我们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才能长久地进步和发展。可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