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心理学类论文>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一)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一)

详细内容

【摘 要】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及途径出发,对辅导员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优势 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得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社会急速发展使得竞争压力也急速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恐惧。另外,由于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家庭贫困等方面面临冲突和压力,使得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由此而引发了危害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的事件,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沟通优势
  辅导员的年龄优势使其容易和学生沟通。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资源优势
  就工作内容来看,辅导员负责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工作。小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大到毕业生就业,对于学生适应环境能力、情感状况、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等情况都比较了解,加上学生干部团队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专业任课教师和行政工作人员相比,无论在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资源优势。同时,辅导员要伴随大学生走完大学求学的几年时间,相较于专业课教师,他们是“任课”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上课”门数最多的老师,和大学生接触最广泛、最具体、最有机会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情绪、困惑、压力等,知道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有助于他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自身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与方案。而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与他们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上课学习阶段,任课老师也要观察学生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结合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再及时反映到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做统一的心理知识讲座预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个别进行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