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一)
详细内容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与学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却尚未引起普遍的重视。为此,笔者对绍兴市中小学教师作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材料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方式,问卷选择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得到有效问卷926份。其中小学教师占23.4%,初中教师占25.6%,高中教师占50.9%。通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结果
1、从性别来看,男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8.8%,女教师的检出率为31.3%,男教师略好于女教师。
2、从年龄来看,30-39岁年龄组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占37.6%。其次是4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为30.7%。比例最低的是18-29岁年龄组,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5.6%。中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
3、从教师承担的职责来看:
①班主任教师与非班主任教师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班主任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38.98%,而非班主任教师只有23.8%;
②担任高三、初三毕业班教学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高三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最高,为35.18%,初三教师为33.87%,其他教师只有28.6%。
③担任语数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些主课的教师或重要课程的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远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其中语数外教师最高,为33.3%,自然学教师次之,为28.6%,社会科学教师为26.7%,其他教师仅为18.26%。
三、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绍兴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应引起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以为:
第一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教师劳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学生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难管教,因此使得教师工作更为艰巨。
第二是由社会、家长过高的期待决定的。
由于传统观念的原因,社会对教师有着极高的期望,这种社会期待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教师的自我期待,使教师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同时,望子成龙的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几近苛刻,升学率几乎成为衡量教师价值的唯一指标,这也使教师不堪重负,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初三高三段的教师等,检测结果表明,这些教师有心理问题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