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浅论电视记者出镜采访时的形象把握(一)

浅论电视记者出镜采访时的形象把握(一)

详细内容

摘要: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出境采访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是怎样才能给观众和被采访对象留下好的和比较好的印象,却是每个采访记者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采访记者的知识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论述采访记者的形象把握。
关键词:电视记者出境采访形象把握
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视节目多如繁星,四级办台的新闻模式,给电视新闻从业者以很大的压力。为了提高节目质量,提高节目收视率,很多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从事各行各业的采访活动,直接在市民或村民中亮相出境。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些记者与群众有一定的思想隔阂,他们对采访记者有一种好奇神秘、敬而远之的不信任态度。再比如,有些记者对生活中自身的形象把握不住,直接影响了采访的效果。他们在普通市民和村民面前存有优越感,口若悬河,自以为是,而在能人和官员面前心存卑怯,紧张被动,拘谨不前。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采访记者的形象建立,影响了采访活动的良好效果。本文将从采访记者的自身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身素养
电视记者的出境采访和现场报道,都需要记者有着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有着对事物分析、判断、理解的能力,有即兴发挥,临场应变的能力。这些能力展现在荧屏上,就是观众对记者政治、业务素养的综合评估标准。
“素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平日的修养”。在《辞海》里的解释是“经常修习涵养;平素所豢养。”是指一种“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蕴含着平素“教育、训练、培养”之意。“素养”也可以理解为“素质的养成”。素养包括人的知识水平、举止礼仪、审美情趣、人际交往、思维方法、表达能力等等。因此,提高个人的自我素养,也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知识水平是基础,它可以带动其它素养的提高。所以电视采访记者要博览群书,广泛吸收,成为饱学之士。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磨练意志,使自己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同样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永远把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真相,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千万不要为某些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立场,更不能为某些小恩小惠和金钱所动。否则,将因此破坏自己的形象。
二、衣着打扮
衣着打扮是一个人的身份和素养的外部装饰,它应该和现场的环境与气氛相融合。在运动会现场,采访记者穿一身运动服会使运动员感到亲切,也会适合运动式的环境。而在抗震救灾现场,采访记者身着笔挺的西装,足蹬锃亮的皮鞋,就会与救灾现场格格不入,那些身着迷彩服,奋不顾身抢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官兵就会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出镜记者的衣着要尽量接近于被采访者,这是消除对方与记者心理距离的有效方法。强烈的服饰反差,会人为地造成心理距离。出镜记者不要浓装艳抹,奇装异服,花枝招展,也不要佩戴过于耀眼夺目的耳环首饰,这是因为过分的时髦服饰会使被采访者产生反感。这样的形象出现在荧屏上,也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服饰上,就会忽略你的提问与报道,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记者的涵养和文化层次是极其有限的,客观上降低了记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