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使用熟人虚拟社区的调查分析: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原来追求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熟人虚拟社区。这种趋势正在带给青少年人际交流、社会化过程以新的改变。本文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如何促进成员交流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社区中的交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包括熟人虚拟社区中经常出现的小圈子交流问题、现实组织解散带来的该虚拟社区信息有效异质化、以及校友录社区对其成员的同辈群体意义、熟人虚拟社区的祥和氛围产生原因等,以期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此类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 班级 校友录 交流
熟人虚拟社区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dolescent Inter users, lots of them begin to look for own acquaintance virtual munities,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once only pursued munication with strangers on Inter. This kind of trend is bringing new changes to human mun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of these young people. In the article, one virtual mun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lumni record has been taken to as an example, and the munications of the members in the munity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analyzed. On this base, four further opinions have been advanced for especially exploring munication in this kind of munity.
序
论
一.研究缘起:
网络刚刚大行其道时,人们欣喜地发现网络为人际间的交往带来了里程碑式的转折,几千年“熟人社会”的局限终于被打破,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跟任意多数的陌生人展开交流。人们欣喜于这种划时代的改变,“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一度是人们获得自由后的口号。
然而,逐渐地,日渐成熟的网络使用者不再象他们刚开始接触网络时那样张开好奇的怀抱,拥抱每一个来与他交流的人。人们开始在网络上重新找寻他们熟悉的群体。
我们知道,现代人的重要特点就是――流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大大加强,面对面的亲身交流往往不可企及。而网络恰好就为这些希望能够经常交流的人们提供了加强联系,增进交流的机会。台湾学者吴齐殷这样说:“有些原本即已互相熟识的网民,藉电脑网路无远弗届的犀利与方便,如今已可以轻易克服空间的障碍与阻隔,而能够继续维持彼此间的密切关系。……它意谓着在传统真实社会中,因迁徙他处而被迫中断或因空间距离过于遥远之故久而久之自然中止的友好熟识关系,在当代的网路社会中,可藉电脑网路之力得以轻易地继续维持。如此一来,一些彼此从小时候即悉心培养起来的情感友谊,或经历长时间历史锻练的社会关系,即可不因外在客观因素的变动而横遭切断。换言之,网民的意义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可能因而变得更为重要,更为可靠,更可依赖而更可信任。即使那个人在空间的意义上并不在身边。”①
我们在此讨论的校友录就是基于BBS的一种熟人虚拟社区,是许多青少年上网者最常去的虚拟社区之一。这是一个现实组织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创建目的就是为了组织成员更好的交流,那么它的交流作用实现的怎样?作为现实的班级组织必然走向解体,那么它在成员四处分散的情况下社区交流将何去何从?又是什么原因促使它有今天这样的交流景象?
二.研究方法:
1.参与观察法。这一人类学惯用于社区调查的方法在此也基本适用,它有利于真实可靠地反映社区中的各种动态。
2.访谈法。由于被访谈人居住地分散性极强。在此次调查中主要通过QQ软件、电话等方式对一部分成员就校友录使用情况和使用体会进行访谈。
三.基本架构:
1.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现实组织和校友录虚拟社区的对比,以及虚拟社区中使用者的个案展示描述该校友录虚拟社区的基本自然情况,为下文的分析立论打好基础。
2.第三和第四部分重点分析校友录虚拟社区在成员交流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理论思考。
现实中的98新闻班与虚拟社区中的98新闻班比较
名 称
所在地点(隶属)
目 的(主要功能)
人 数
内部管理者及其权力
外部管理者及其权力
现实中的98新闻班
XX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98级新闻班
XX省会城市长安大街125号XX师范大学
以学习知识、培养有用人才为目的
48人
班长两人,团支书、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等各一人。他们负责组织班级成员的德智体美等活动,传达学校的要求和指示
直接辅导员一名,院系直至学校各级分管老师。他们通过各种指示和政策调节班级情况。如规定每周六晚点名或就业政策等。管理相对严格
98新闻班的虚拟社区
光芒四射魅力无穷男生比女生更靓女生比男生更帅的98新闻班
SOHU.>CHIANREN>校友录
以班级成员交流为目的
69人(多余的马甲和少数非本班成员的加入是版面人数显示增多的原因)
版主一人、版副两人,他们拥有删贴、撤销某成员资格、张贴班级宣言等权力,除此之外与普通成员没有更多区别
SOHU.>CHIANREN>校友录网站。他们主要负责维护系统的稳定。网络监督,负责清理版面上出现的违反网络安全的内容,但该校友录上不曾出现过此类内容。
需要补充的是:(1)现实中的98新闻班是98新闻班校友录虚拟社区存在的前提和稳固基础。(2)现实中的98新闻班因现实的限制,存在时间仅为1998年9月到2002年7月这段时间,而虚拟社区98新闻班尽管创建时间晚――2001年2月24日由MJP创建――但是只要SOHU.>CHIANREN>校友录继续存在,它就会一直存在下去。(3)在现实的98新闻班中,发言稍纵即逝,且多是ONE TO ONE的表达,而虚拟社区则以文字形式保存成员发言,且发言可以被每个登录者看到,使发言有机会被浏览和回味。
校友录的使用者
尽管该班级在校友录上的成员有69人之多,但根据2003年5月25日到7月30日的登录记录,有34位成员在这两个月间登录该班级。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在这些人中登录数超过50次以上的有6人,登录过1-2次的人有11人。本次研究主要以这部分成员为研究对象。以下我们通过几个校友录的使用者提供给读者对该社区的一个感性认识。
个案1:YS,女,现为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在读。校友录三大管理员之一。在宿舍有自己购置的电脑。她喜爱网上生活,在多个BBS中均为表现积极者。在98新闻班的虚拟社区中她发帖积极,几乎登录必发。下面这个帖子可以反映出她的一些态度:“鹌鹑,不要总是拿登陆次数说事,依我看,登陆次数少至少还说明你忙得没空来,而登陆多次不留言,这个可是觉悟问题了! ”
在现实的98新闻班中尽管她不曾担任任何职务,但因性格活泼开朗,在宿舍或偶尔的公共场合发言中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对较为同学熟悉。校友录建立之前她在班级内的人际交流以本宿舍同学为主,校友录建立之后其交友圈有所扩大。
校友录是她善于表达自己的一个天地。在刚刚被创建后,她就经常在其中发言。尽管开始时她的发言大部分指向于同舍舍友,但事实上接收信息的是每一个登录校友录的人,这样就给了大家了解她的机会,更多的同学因为注意到她风趣幽默的发贴而与她交谈。在访谈中,很少与本班女生交往的CHQ说:“YS是98新闻班最鲜活的人”。笔者:“你很少跟她交往怎么对她有这样的印象?”CHQ:“我看她经常发言所以这样说”。
个案2:ZCH,女,现在《天津青年报》做记者,在单位有自己可以随意使用的电脑。经常登录校友录(目前登录数已累计1088次,是版内最高的),但相对与她的登录数来说,发贴并不多。她曾在一次发言中表示自己属于这样一种BBS使用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实在没事可做的时候来这里看一眼,然而又剧懒无比,手都张成鸭掌那样的,分不开瓣,只能看,不能留言了。” (剧、张――原文如此,应为“巨”“长”)
在现实中的98新闻班中她也不曾担任过任何职务。她性格文静、为人随和,很少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与YS是同一个宿舍的形影不离的密友。她进入校友录完全是受到了YS的影响,最初的发贴主要是和YS或其他本宿舍好友互相戏谑,而现在在社区中的互动对象已不局限于本宿舍好友,开始更多的与版内的其他活跃者进行对话。
个案3:CH,男,现在《华商报》做记者,有报社配备的笔记本电脑。在观察期间他基本上每天登录校友录,发贴数尚可。在现实中的98新闻班他曾担任过班长,性格开朗活泼,爱参与班级活动、爱与人交谈,且交往对象并不仅限于本宿舍同学,主动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交往。毕业后他经常在校友录上诉说工作和生活中的苦乐。如:
长安无雨暮色春,客舍青青柳色新。劝虎路上莫凄苦,南下秦岭无故人。我已经下汉中记者站,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上了火车,现向大家打个招呼,因为走的匆忙,没有给大家仔细说。描诗一首献自己以上是三个校友录的经常使用者。我们再来看两个较少使用校友录的班级成员。
个案4:CHQ,CHQ即前面将YS评价为“98新闻最鲜活的人”的那位男生。现在在广州军区惠州某部工作。在校期间他专心于文学创作(是陕西省作协委员),很少与非本宿舍同学交流。工作之初上网机会较少,大致一周到两周时间上一次网。这段时间他很少去校友录,也很少发言。以下是2003年7月5日的QQ访谈记录:
2003-07-05 09:43:50笔者
你一般(从军营)出来去校友录吗?
2003-07-05 09:43:25 CHQ
很少去。有时候去。
2003-07-05 09:44:40 笔者
为什么不去?因为男生很少在上面说话?
2003-07-05 09:44:48 CHQ
我的时间很紧。而且在校友录上的人都是很成功的人。我不好意思去献丑
2003-07-05 09:46:13 笔者
不会吧。你觉得自己不成功?你怎么区分成功?
2003-07-05 09:46:39 CHQ
至少不是在过一种折磨自己的生活,至少离梦想近点。我出来一般是打印软盘中的文字
2003-07-05 09:56:04 笔者
你好像在学校时也很少去校友录啊。为什么?
2003-07-05 09:56:36 CHQ
我有一种自卑的感觉。我说过我是光脚赛跑的人。不喜欢张扬和欢乐的方式
2003-07-05 09:58:00 笔者
那为什么连看看都很少呢?
2003-07-05 09:58:42 CHQ
里面都是些我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好象是吧。我以后如果有机会上网,我会看的。2003-07-05 09:59:18 CHQ
你是不是很喜欢校友录啊
2003-07-05 10:02:36 笔者
还好。咱们班女生一般都喜欢在上面说话。我当然会看啦
2003-07-05 10:02:32 CHQ
这跟你现在的生活有关系。像我整天忙的要死,那有心情。
2004年之后CHQ被北京《解放军报》选派去工作一段时间,开始有了方便上网的电脑,他的留言逐渐多了起来。笔者于2004年4月20日再次对他进行了访谈:
笔者:是不是有了方便使用的电脑就会更多使用校友录?我记得你以前不怎么去校友录啊。
CHQ:不是。我是觉得自己总与别人不交流会得痴呆症,反正听别人说话对我也有很多启发。
笔者:现在经常上网吗?经常去别的BBS吗?
CHQ:(上网)主要发邮件投稿搜集军事信息。我平时特忙,很难得上网,尽管机器就在手中。
笔者:是不是放松的时候才去校友录?我看你有时是晚上留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