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一)

尊重差异 包容多样(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论述了新闻传媒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 新闻传媒 差异性 多样性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at the media should respect the difference and divers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y socialism value system.
  Key wordsmediadifferencediversity
  
  这是一个权威崇拜在消解的时代,也是一个众多声音在喧嚣的时代,无论是解构者还是造势者都必须倚重传媒。媒体与现代人的关系,越来越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媒介形态已经从传统的三大媒体发展到今天的第四、第五媒体形态。据最新报道,我国有望形成遍布于公交、火车、飞机、地铁、互联网及手机的新媒体联播产业。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媒介生态逐渐改变,多元媒体通过各种方式走向融合的趋势愈演愈烈,无论是技术、经济,还是文化、艺术的融合,以至于新闻操作层面上的融合,都带来了新的价值冲击和理念碰撞,也随之产生社会系统各个环节的变化。多元化的发展,差异化的路线,日趋发达的技术,风格迥异的平台,和这个转型的社会一样,新闻传播一方面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改变了人们的意识。人们已经处在媒介所生产的信息海洋里,做一个理智的信息海洋生物成了一个时代命题。
   在这样一个时代,要作好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精髓,必须要改变方法和策略。学者们在教导人们学会理智的看待已经异化了的媒体;而有些媒体在拼命的搞些迎合市场的报道自绝公信力;人们在明显的宣传报道下表现出的疲软和麻木,这就使得合目的性的宣传必须寻求合效果度的手法。我们认为用植入式宣传代替说教式宣传就是途径之一。而用这种方式的直接做法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尊重差异那就是强调包容。这是一个媒体融合的时代,大家在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上平等的交流信息,任何被大家接受的信息靠的是自身的质量和信度,任何硬灌强压都会适得其反。“双百两为”方针为我们的文艺宣传工作定了基调,和谐社会的提倡也本身包含着尊重差异、多样性等应有之意。丰富的现实生活、多元的受众需求必然要求新闻报道的差异和多样,新闻传媒也只有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下,更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关注民计,照顾到百姓的接受心理,才能更好地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宗旨贯彻到位。
  
   一、新闻传媒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前提
  
  首先是比较差异。在媒介生态环境日渐复杂、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差异的存在不一定合理,为此,我们必须警惕。在传媒的现实操作中,往往会出现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真正内涵相偏离甚至背离的情况,传媒或打擦边球或无视社会规则和法律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更为普遍的是那些需要仔细辨别隐藏在合理甚至新颖表象之下的传播行为。比如说,一直很热的选秀类节目,无论是思维理念、节目样式、运作模式都新颖多样,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是选秀节目的发展,模仿痕迹越来越重、炒作成分越来越多,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更出现了《第一次心动》这样的“闹剧”,负面的传播效果随之产生,被停播、被整改的命运也就在所难免。还有一个现象,现在写博客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但网络文化在考验社会包容度的同时,也在考验着人们的道德水准与价值观。网络非道德文化的挑战正不断出现:比如对个人隐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一些不实言论、甚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煽动动乱的言论时有出现。网络的确是一片自由空间,但网络并非肆意横行、任意妄为的自留地,任何权利的享受都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基础之上才能实现。所以差异的比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植入式宣传就必须学会引导人们学会辨析差异,在教会人们如何理性的辨析媒介信息的真假、美丑、善恶中赢得大众应有的尊重,而不是放任自流,各行其是。
  其次是中和差异。中和差异,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进步的媒介声音对多样化媒介声音的引领,差异必须尊重,但差异的长期存在既不正常,也不合理。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社会主义航向,我们允许在不清楚不明朗的形势下存在可探讨和摸索的空间,但是一旦航向已定,目标明确,就只能是讲集中,我们的差异只能是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上的差别。因为一切受人们欢迎,对人们有深刻影响的传媒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又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先进的文化思想,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风尚,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介必须充当调和与中和差异的角色,我们要在具体的报道及业务中,处处彰显我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坚持科学的传媒发展观,既反对庸俗进化观的偏向,也发对多元论的偏向,“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让更多喧嚣的传媒声音变成一种有节奏核力量的传媒声音,让大家的热情用在蓬勃的传媒建设上而不是破坏性的传媒争论上。
  
  二、新闻传媒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途径
  
  其一,守土有责――守住底线、坚守阵地,把握好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度。
  首先,要守住政治底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调,尤其对于新闻传媒来说,高度的政治觉悟、敏感的政治思维、强烈的政治认识是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最根本、也是要求最高的素质。新闻传媒要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敏锐的社会意识和深厚的责任意识,用政治家的眼光、用哲学家的深刻守望着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修养,坚守政治底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其次,要守住真实底线。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传媒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讲真话、诉真情、做真事。新闻传媒真实底线一旦崩溃,其党性、思想性、群众性,都将化为泡影。不能为了一味追求发行量或收视率、点击量就哗众取宠、捏造虚构、制造噱头、肆意炒作,这些与真实原则都是背道而驰的。
  再次要守住道德底线。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器,是大众沟通的粘合剂,是传播信息、知识、文化的桥梁,更是培育良好社会风俗、引领高尚道德风尚的有力载体,承载着全社会的道德期望和道德标准。媒体可以给不同的声音提供展示的平台,但在呈现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予以选择、疏导,承担起自己的社会道德责任。
  突破了这些底线,越过了这些界限,超过了这些度,新闻传媒乃至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就会陷入严重混乱,根本谈不上营造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社会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