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宁”贴膏皮肤用药毒性实验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王晶,关东升,陈淑彦,司小兵
摘 要:目的:探讨“咳喘宁”贴膏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健康家兔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健康豚鼠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咳喘宁”贴膏对动物经皮肤用药的急毒、刺激和过敏性。结果:“咳喘宁”贴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给药后48 h,这种刺激性消失;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咳喘宁”贴膏临床用药安全、无毒。关键词:“咳喘宁”贴膏;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皮肤过敏性
“咳喘宁”贴膏是甘肃中医学院刘世琼教授经过多年临床验证,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反复筛选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外用穴位贴剂。其应用简单、经济,多年来常在“三伏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十分肯定。为研究其用药的安全性,本实验进行了“咳喘宁”贴膏皮肤用药的动物毒性实验研究,并为本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家兔12只,雌雄各半,体重2.0±0.5 kg(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动物实验室提供,合格证号:医动字第14-004号);健康成年豚鼠36只,雌雄各半,体重300±50 g〔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动物实验室提供,合格证号SCXK(甘)2004-0005〕。
1.2实验药品
“咳喘宁”贴膏(由白芥子、甘遂、延胡索、苏子、生姜汁等组成),空白纱胶贴剂(有三层纱布和一层无刺激性胶布组成),以上两种受试物规格为:皮肤急性毒性试验为7 cm×10 cm,皮肤刺激性试验为4 cm×5 cm,皮肤过敏试验为3 cm×3 cm,均由“咳喘宁”贴膏课题组提供;2,4─二硝基氯代苯(上海试剂一厂,批号001201),分析纯硫化纳(莱阳化工实验厂,批号20040909)。
2方法和结果
2.1 “咳喘宁”贴膏的皮肤急性毒性试验
2.1.1 试验方法
动物分组:将12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只,雌雄各半。A组(大剂量药物贴剂组,即贴敷A组,为临床用药药量的6倍);B组(小剂量药物贴剂组,即贴敷B组,为临床用药药量的3倍);C组(空白纱胶贴剂对照组)。
操作方法:按文献〔1〕方法,用3份硫化钠,1份皂粉,7份淀粉,加水配成糊状软膏,将家兔右侧背部脱毛70 cm2而不受伤, 24 h后,用75%乙醇消毒。按文献〔2-3〕方法,A组于脱毛处敷贴“咳喘宁”贴膏(含生药量4 g),8 h后去掉,每天1次,共贴6次;B组于脱毛处敷贴“咳喘宁”贴膏(含生药量4 g),6 h后去掉,隔天1次,共贴4次;C组脱毛处敷贴滴4 mL生理盐水的空白纱胶贴剂。然后轻轻按压2次,再用不干胶布固定,分笼饲养。末次除去受试物后,用温水除去残留受试物,于去掉受试物1、24、48、72 h至7 d,每日观察动物的体重、皮肤毛发、饮食、二便、呼吸、眼和黏膜的变化、精神状态、四肢活动及死亡情况。如果对完整皮肤无毒性反应,则在家兔左侧背部脱毛70 cm2,24 h后,用碘伏和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消毒处理的400号细砂纸在脱毛处造成擦伤,使皮肤出现密集出血点,以渗血为度,立即在擦伤部位敷贴受试物。具体方法及观察指标同上,并进行三组的对照比较。如遇死亡,应及时进行尸检和肉眼观察,当肉眼可见病变时,应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2.1.2 结果
〖HT]“咳喘宁”贴膏高低剂量应用后,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家兔皮毛光泽正常,对家兔的饮食、二便、呼吸、眼和黏膜变化,精神状态,四肢活动均未造成任何影响,破损皮肤均在给药后第2 d出现点状血痂,第7 d内脱痂痊愈。在观察期14 d内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无一只家兔死亡。与对照组体重比较,结果见表1。表“咳喘宁”贴膏对皮肤急性毒性试验家兔体重的影响表1显示:A、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本药对家兔体重无影响。
2.2“咳喘宁”贴膏的皮肤刺激性试验〔4-5〕
2.2.1 试验方法
动物分组:将12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完整皮肤组)、B组(破损皮肤组)2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
操作方法:按文献〔1〕方法,于给药前24 h将豚鼠脊柱两侧对称脱毛2块而不损伤皮肤,每块去毛面积约4 cm×5 cm(约相当于豚鼠体表面积的10 %),具体操作方法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脱毛法。
给药采用左右侧自身对照。A组用75%乙醇消毒后,左侧脱毛处敷贴“咳喘宁”贴膏(含生药量4 g),右侧敷贴滴生理盐水4 mL的空白纱胶贴剂,8 h后去掉,每天1次,连续给药6 d。B组用碘伏、75%乙醇消毒皮肤,再用消毒处理的400号细纱纸在脱毛处造成擦伤,使皮肤出现密集出血点,以渗血为度,立即在擦伤部位敷贴受试物,具体方法同A组(完整皮肤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6 d。末次敷贴受试物后,用温水除去残留受试物,分别于去掉受试物后1、24、48、72 h观察涂抹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情况,是否有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按文献〔6〕中“皮肤刺激性反应评分标准”每日进行刺激反应评分,记录各组每日的评分值,计算刺激指数平均值:刺激指数平均值=(红斑形成总分+水肿形成总分)/动物总数,按文献〔6〕中“皮肤刺激强度评价标准”评价皮肤刺激强度。
2.2.2 试验结果
见表2。经过观察发现,豚鼠完整皮肤组与破损皮损组敷贴“咳喘宁”贴膏后1 h,豚鼠皮肤用药部位有不明显红斑,个别出现明显红斑,无水肿,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但以上皮肤改变在去除药物后48 h内逐渐消失,各组自身对照部位均无红斑、水肿出现,刺激强度小于0.5〔6〕,为无刺激性反应。两组皮肤均无色素沉着、出血点、粗糙和菲薄情况,损伤皮肤组动物皮肤有点状血痂,至48 h开始脱落,给药区与其自身对照区无明显差异(P>0.05),故血痂是擦伤所致,非药物引起,且破损皮肤组动物皮肤光泽程度、弹性与完整皮肤组无显著差异。表2“咳喘宁”贴膏对豚鼠皮肤的刺激试验 注:A无刺激性; B轻度刺激性
2.3“咳喘宁”贴膏的皮肤过敏试验 〔3,7〕
皮肤过敏试验是通过动物重复接触受试物后,观察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是应用受试物后产生免疫学传递的一种皮肤反应。在动物首次接触供试品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供试品的激发接触,可观察动物是否已出现过敏状态,然后再通过观察激发接触后的反应来判定受试动物有无发生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