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事关高校全局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和特点,分别从领导干部、教师、纪检监察部门的角度提出具体对策, 尤其是要注意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习惯力量使之在新的时代发挥新的光芒。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传统文化
海涅曾说过:“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重大课题,解决了它,就能把人类社会向前推进一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反腐倡廉的新举措频频推出。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判断形势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败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致力于解决“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根本性措施。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在党的全局部署下重要的一环,认真反思高等院校目前反腐倡廉的现状,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健全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摆在高校党委、行政、纪委和广大师生员工面前十分重要的课题。
1 当前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如下状况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目前已居世界第一。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精密,经济活动也益加频繁,如今的高校拥有不少的权力。而权力是一种支配他人的力量,具有扩张性和蜕变性,如不受监督就易被滥用而导致腐败。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在权力运行过程中,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观念上,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争的判断是高度认同的。然而,落实到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党风廉政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最好不要”的思想。一些同志对纪检监察干部秉公执纪不理解,不支持,对违纪问题熟视无睹等等。
体制上,高校制度建设还存在不配套、执行不力的问题。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多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显得很不健全,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这些漏洞一旦被利用就有可能滋生腐败。
监管上,一些同志对“党委统一领导、党委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与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关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具体“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等,只是要求对这项工作加以重视和支持,并不是都要亲自去抓,具体工作还是要纪委办公室去落实,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下属的管理与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