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关于中国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方式探析(一)

关于中国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方式探析(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职业成熟度 职业心理测评 职业辅导 团体生涯辅导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日益凸现,中国各校纷纷应用不同的方式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按照适用对象职业成熟度的不同可以将之分成三种形式:课程和讲座、职业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辅导,其中职业生涯辅导又有个体和团体之分。这几种职业指导方式推广至细、由浅及深、由理论到应用,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学校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职业成熟度予以针对性的、系统的指导。
  职业指导的理论根源于人的差异性,人的差异不仅限于生理特点,诸如身高、性别、肤色等等,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我们的能力、优缺点,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的好恶都是不同的。职业指导就是根据个人的这些内在特质和外在要求帮助人们选择并适应学业或职业的活动。职业成熟是衡量个体职业发展水平的量度标准。现代生涯发展理论认为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完成的职业任务,我们完成这个任务的程度就称为职业成熟度(Super,1957)。中学和大学阶段属于青少年职业探索阶段(15―24岁),对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职业成熟也就是做出适宜的职业决策的成功程度。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不是同一的。由于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差异,目前各高校纷纷出台了各种措施,努力探索各种积极有效的职业指导形式,主要有开设职业课程和举办系列讲座,进行职业测评,开展职业咨询和团体职业辅导。每种方法的适用人群、对应内容、应用深度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一、课程系列讲座
  开设以课程、讲座形式的职业指导是学校中最为传统、也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一般由专业的心理学、管理学或者社会学教师担任。课程和讲座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这么几大专题:自我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基本素质、面试与商务礼仪、就业形势与政策解析、大学生就业途径与技巧、面试与笔试技巧和求职简历制作。有时学校还邀请校内外人力资源专家授课,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的积极参与,带来了鲜活的实战经验,提供了更全方位、专业化、系统性的课程。但是这种形式的指导在各种学校的使用形式也不同。初高中一般只是将之开设为选修课,大多由班主任兼任。在高校也有选修和必修之分,这与国外的重视度还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以口授为主的指导形式以介绍知识为主,将各种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学的知识有机的贯穿于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但是这种需要依靠个人领悟力的方式对不同职业成熟度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它对具备较高职业准备的学生有很好的启迪性,这一类学生只要一经指点就能自觉地进行职业探索;但是对于职业成熟度不高的学生而言就形同虚设了。
  二、职业心理测评
  职业心理测评是心理学家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化程序进行编制出来。好的职业心理测评问卷经过多年的探索与修订后而趋于成熟与完善,可以保证测验工具的科学性,测验结果的准确可信性。心理测验作为一种准确地了解人们的心理素质的科学手段,是职业指导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手段。
  职业心理测评以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为基础,他认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职业心理测评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职业人格测验,他主要适用于那些对自己缺乏了解和认识的人。目前国内外在最常用的霍兰德职业量表、斯特朗・坎贝尔兴趣调查表、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由美国劳工部编制的“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科学家们将心理测验量表编入计算机程序,学校花费一定的资金引进,学生可以到相关机构进行测评,系统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自动生成一份8-12页的测评报告用于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