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职业教育论文>中美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一)

中美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并对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的高职院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尚还缺乏成功的办学经验,一些共性的问题还有待探讨、解决。本文通过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在中美合作办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指出了高职院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并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高职院校 挑战 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并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管理经验,以大力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国内学科建设的合理化程度。同时,通过中外教师的双向交流,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师资素质及横向的科研合作能力,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整体竞争力,促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对于办学历史较短、缺乏管理经验的高职院校来说,更是亟需在学院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向职业教育办得好的国家学习。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和拥有较强职业竞争性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8年2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BatesTechnicalCollege,USA)签署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下简称机电专业)的合作办学协议。当年9月,学院迎来了首批“贝茨班”(Bates班)的新学员。成功的中美合作办学,对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模块、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时,还拓宽了对国际教育资源的利用渠道,为引进国外先进的职教课程体系提供了机遇。但是,中美合作办学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从事“贝茨班”教学的相关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合作办学的成败,笔者认为需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并更新教育观念。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从而难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这样的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造性的成长。尽管人们早就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种种弊端,也曾试图改变它,但是我国的教育土壤和教学条件等因素限制了改革的发展。而合作办学项目要求教师尽快吸收并运用好国外职教的优秀教育模式,抛弃旧的、不利于培养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因此,要迅速将一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国际化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和形式融入到教育实践中,进而贯彻和落实“教授治学”、教育“面向人才需求市场”等办学理念和服务意识。
  2、通过多种渠道,尽快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于课程的特殊性,中外合作办学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合格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引进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原版的教材等,都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经验、学历学位、“双师型”师资,特别是双语的教学能力、专业翻译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院应开辟多种渠道,力争尽早建成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以下途径可供借鉴:①向合作院校“派出”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②多方“引进”外籍教师,包括合作学院的交流教师、派遣教师和其它国籍的优秀教师。外籍教师一般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感,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合作办学项目的相关教师应尽量多听他们的课,并与他们共同备课,用外语进行交流,这是培养合格师资队伍既经济又有效的途径。③在国内招聘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海归派),以达到见效快,成本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