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探索(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会计实践教学,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而且还能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就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提供一条离实际应用最接近的实践教学方案,作为探索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信息化; 模拟综合实践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会计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经济学科,会计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是会计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目标。因此,在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组织和完善会计实践教学工作。组织会计实践教学的途径较多,如安排学生下厂实习、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授企业的具体做法等。这些“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对于加强会计的理论联系实际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会计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会计信息走失,严守商业秘密,许多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这就造成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为了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会计实践教学课程,建立会计模拟实训室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既能解决学生下厂实习存在的问题,也能弥补请实际部门会计人员讲课存在的不足,它对于解决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普及,高职学院开始采用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方式,建立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先后引进了金蝶、用友会计软件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并采用会计电算化方式进行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具有实训效率高、实训成本低的特点,加速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进程。
目前,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观念下的会计、财务工作者将同时成为财务信息工作者,他们不仅要完成常规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协助IT人员建好、用好、管好财务软件信息系统。为此,现有的会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速知识更新,提高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应着眼于造就一代新人,使他们真正成为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理财能手和财务信息工作者。为此必须加大对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将古老的会计学手工模拟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适应实务工作对相应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其范围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订和执行法规与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等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等。没有成熟的大纲和可供参照的体例结构,缺乏专门人才、缺乏经验,在各院校几乎是共同面对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上是大家根据实务工作的需要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探索着合适的教学模式。因此,每个院校甚至每个教师对其认识也不完全相同,各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与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从总体上看,笔者探索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改革是基于以下思路:
(一)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就是将以上三种能力的建设围绕三种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进行的。为实现其目标,应当在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为最终适应会计岗位的工作能力提供有利条件,从而满足信息社会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多模式”、“多层次”和“高技术”这样一个基本思想
“多模式”,即努力创建自主性实训、个性化实训和协作式实训。实践教学不应该像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那样只搞“一锅粥”,应该有针对性、有差异性地来进行。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目的。“多层次”,即从资料查询、基础理论教学、基础训练到综合模拟等方面的循序渐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做到“多层次”,使内容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一个科学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高技术”主要是指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基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来完成会计综合模拟实践教学,使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设和运作模式跟得上信息时代的潮流,培养出具有以熟练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特色结构的优秀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改革应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改革
为了保证改革稳妥进行,改革可以分别设定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就改革目标之一而言,应把现行独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与相对应的专业课程合并,彻底摆脱“两张皮”的尴尬处境。即从基础课到专业课坚持会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信息系统的立场,并从此立场出发,统筹安排各门专业课程。另外,应打破“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建立“互动式”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解决校内实训与社会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矛盾,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在深入实施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中,全面应用ERP系统,构建跨专业、多层次、体验式的综合性实训实习模式
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是多种管理活动的综合,既包括融资、投资管理,也包括经营管理活动;既包括生产要素采购管理活动,也包括产品销售管理活动;既包括生产管理活动,也包括财务管理活动;既包括物资管理活动,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仅仅掌握经济管理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的知识,是很难担负起其职责的。即便是那些只承担经济管理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功能职责的管理人员,若仅具备所承担职责直接所需的知识,却很少具备或不具备其他相关知识的话,也无法满足其工作角色的要求。
目前,ERP在企业中逐渐普及,会计信息系统仅仅作为企业ERP系统中的一个业务模块,单纯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有必要按照企业的业务流程将学生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贯通起来,建立跨专业、多层次、体验式的综合性实训实习模式,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包括校内与校外,课堂内与课堂外,日常教学活动与测试检查等教学活动中。此外,实践教学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职业能力的最高体现。下面笔者就以时间为序,探索高职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会计信息化模拟综合实践教学在典型课程中的应用
在第一学期平行开设基础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加强课程单项实训,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为期一至两个星期的综合实训,在课程综合实训中,先进行基础会计的手工模拟综合实训,然后将手工模拟的资料用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进行验证,这样就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第一学期,开设企业经营模拟课程,该课程课时为32,该课程以实训为主,以电子沙盘为主要实训工具,在电子沙盘上,模拟企业6-8年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概念不做过多解释,以学生体验为主,在电子沙盘上进行分组对抗,目的是使学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企业的全局有一个总体认识,认识到会计是企业整个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