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研究综述(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评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体育 教学 体育活动
1 前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完善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有效地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应变、协作能力以及培养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和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重视,有关职业学校体育的研究也日渐增多。本文对 1995 ?2007年有关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大致包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课程、教材、师资队伍、课外体育活动等几个大的方面。通过对这方面的统计与归纳,试图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却未被人们发现和研究的领域,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的发展。
2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材内容的更新及教法改革的尝试
基于现在存在的问题,必须对体育课的教材、教学、考核内容及标准、师资情况进行深化研究,并作改革探讨,使之与教育目标相一致。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针对这几个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并对这些问题提出有建树的对策。
2.1关于体育教学及相关研究
首先,是对学校体育的定位,它是进行学校体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部长周济于2007年的职业教育会议上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职业中等专科学校的学校体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邢中有把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终身体育思想,掌握体育技能、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等有重要的作用。金钦昌给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定义: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在教学内容方面,刘红玲的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应围绕体育健身,终身体育的目标进行设置,体现出体育的生活化,社会化,普遍化,产业化的特点,注意增加选修内容,将体育课外活动纳入体育课程。张晓宇从我国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和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他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途径:明确体育改革的思想和观念,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及改革考核方式。
2.2关于大力开展课外体育的研究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职体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体育整体效益,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对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林琳等对目前的状况查找出几方面的原因:(1)近几年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却在萎缩,教育经费普遍紧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2)社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无形中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专业文化、技能学习上,参加锻炼时间就少了。(3)学校管理者在指导思想上,注重学生的高智、高分,而忽视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体育课流于形式,课余锻炼不被重视,严重影响到学生“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