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新课程理念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开放性教学 创新教学 政治课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呼唤开放性教学,当前,开放性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关系到未来祖国的兴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呼唤开放性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作为标准制定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国际形势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者的教育目标所制定的对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符合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其内容最具有科学性。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实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精神,以本咬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标的基本理念,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体现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开放师生关系。
“人本化”教学理念与以往那种教师走在学生的后面,手里拿着一根无形的鞭子-一分数,驱赶学生往前走的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为新课程改革幼苗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对处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起了根本保证作用。
罗杰斯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要形成这种“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就需要立足于“人本化”教学理念,调整教与学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其中,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日共同发展、新的学观就足把学生吞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
2、开放教学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受到压抑,能力也得不到较快的发展。为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他们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是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关注的。
3、开放教学内容。
《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一”这一要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政治,用政治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政治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政治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有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性材料,实现知识的学有听用。
4、开放反馈评价。
著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政治课堂是一个微型的“联合体”,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政治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多数都是像一个发射塔,而学生就像接收知识“讯号”的接收站。他们极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于是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成功,在逆境探索中体验交流的乐趣,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而真实的经历。
5、开放教学关系。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建立一种和浩、平等的帅关系,使学生“亲其帅,信其道”教师要学位学生,即善用“赏识教育”一一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