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我们忽略了什么(一)
详细内容
中学教育,我们一贯强调教师的责任与作用。不可否认,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在推动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强大作用。不过,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双方面教育的成果。一味强调教师的作用,就会忽略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中学教育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部分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老师仅是引导者。部分问题孩子,在校状况不断,屡教不改,无论老师采用何种方式,都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学生的成长状态。追究根源,皆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责任在谁呢.我们的父母。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犯什么错误,父母首先应反省自己。中学之前,有几个重要的教育阶段。如果我们舍本求末,过分关注孩子成长的细节,忽略了教育长期性、关键性的特点,会导致孩子缺乏各方面的能力与素养,自然达不到我们期望的目标或者水平。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只有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适应各种环境,健康成长。
老师就像父母。教育孩子,眼光应长远,凡事从长计议,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才算尽到责任。那么,中学教育,我们忽略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一目的是否功利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抛开功利之心及攀比之心。
功利之心,是指作为家长或老师,付出之后,必须要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孩子每科必须多少分以上,总成绩必须排到第几名。越是渴望结果,忽略过程,越是收获甚微,事与愿违。攀比之心,则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考多少分,你为什么不能。殊不知,这样功利、攀比之心,足可以打击孩子的自信,使其无法在其他方面有相应的提高与发展。
对待孩子,我们的心态要平和。给予孩子应有的帮助、引导、必要的批评,让孩子在自然又能得到呵护帮助的状态下成长,无论他将来何去何从,都能抗击风雨,独当一面。
二态度决定一切
有人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要说,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只有不愿学的学生。做任何事情,认真的态度是成功的基础。中学生所要学习的各科知识,难度不是很高,专业性不强,只要有端正的心态,必将有良好的结局。
没有良好的心态,皆源于缺乏自信。
如果我们过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一味批评指责,就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知识毫无兴趣,终日迷惘彷徨,甚至为了考高分,不得已去作弊。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认清自身存在的不足,面对困难,勇于挑战。对待学业永葆活力与热情才是关键。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坎坷、困难,都应该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所以,我们的言行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选择鼓励,孩子将充满自信;如果选择帮助,孩子将充满勇气;如果选择呵斥,孩子将陷入无尽的烦恼中,毫无幸福快乐可言。这样的学习生活,哪个孩子会喜欢呢?
三习惯成就未来
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未来。选择什么样的现在,就能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为什么有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有的同学则很轻松.真的是智力的区别.其实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丢三落四、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做不到预习未知、复习难点、凡事拖拖拉拉由家长督促……这样的行为决定了不良结果。
古语云:“学源于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做学问一定要动脑思考,不思考无收获。我们的孩子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即便是老师讲解多遍的知识点也无法理解掌握,理解之后也不能灵活运用。原因在于懒于思考。我们应该鼓励支持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任何事情将事半功倍。凡事不能大包大揽,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动脑,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