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务其它相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探讨(一)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随着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国多数高校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并完成了经营性资产划转工作。如何加强资产公司的财务管理,防控经营风险,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成为重要课题。针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模式,及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途径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 资产经营公司 财务管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教育部关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组建高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若干意见》,全国各地高校产业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多数高校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并完成了经营性资产划转。如何有效利用资产经营公司这个平台,整合校办企业资产,防控经营风险,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重要课题。因此,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建立规范的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推进校办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目标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自负盈亏、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校企业改制的主要目的,而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尤其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承担为唯一股东高校负责,为下属企业利润最大化负责的双重责任,其财务管理目标更需明确。
  1.1对学校负责,确保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高校作为投资主体,通过建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与董事会的托管关系,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委托管理关系、监事会对董事会及经营班子的监督制约关系,形成一种纵向财产责任关系,使高校对企业财产和收益拥有最终控制权。具体体现在公司的重大投资计划、利润分配,增减资本、担保及融集资、公司合并、分立及清算等重大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董事会讨论,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1.2对企业负责,控制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
  企业要取得长足发展,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严格控制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投资、运营、收益的管理,保证企业从项目立项、评估、分析、决策到筹资、融资,从运营到财务核算及收益都有责任控制要求和效益评价体系,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1.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高校办企业,把高校学科优势同市场联系起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向社会辐射科研技术,支持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2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2.1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建立财务管理体系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资产公司内部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控制和配置,实行资金定额,有偿使用、超额加息、利率浮动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以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调控能力,减少筹资费用,更好地满足公司内部资金结算与资金管理的需要。
  2.2以预算管理为主线,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参照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办法,在资产经营公司内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包括财务预算、生产经营预算,资本金经营预算、专项决策预算等,层层落实工作目标。公司下属企业根据批准的年度生产经营预算和资本金经营预算,编制年度现金预算,并按规定上报资产经营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