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高校学生干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学生干部在高校自身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也日趋深远,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管理,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 学生干部 管理机制
一、学生干部激励机制的构建
1.成就激励
目标的实现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因此,目标的设计既需要振奋人心,又切实可行。管理者应引导、帮助学生设置合理的目标,必须考虑到其价值性、挑战性和可能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干部通过努力,达成工作目标,从而获得对责任、成就感、认同感、成长以及自尊等需要的满足。
2.物质激励
要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物质激励同样必不可少。但物质激励的设置应把握一定的准则,避免在学生干部管理中出现“干多少事拿多少好处”的不良现象。
3.荣誉激励
在学生干部管理中要用信任、表扬激励学生干部。管理者的表扬是对学生干部最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往往能够取得物质激励所不能达到的激励效果。
4.校园文化激励
校园文化是由一个学校的传统和风气所构成的,是一种价值理念,体现了该学校在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的价值观。高校要建立出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和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使得学生对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服从校园文化的要求,培养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5.尊重激励
渴望尊重永远是我们生活的主题。尊重激励就是通过尊重学生干部的自尊心达到他们工作热情的目的。尊重学生干部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多渠道、多形式的听取他们的呼声,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可以设立合理化建议奖
6.榜样激励
通过树立楷模、标兵等榜样,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热情的一种激励形式。打造学生干部“明星”。这个明星一定要具备个人魅力,要有最广泛的号召力与凝聚力。从而激励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
7.竞争激励
引入竞争机制,用压力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学生干部之间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工作的态度、能力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干部的选拔方面。工作态度、能力方面的竞争是提高学生干部能力、激发他们成就动机的有效方式,而学生干部选拔的竞争则能在有效保持在任学生干部的危机意识的同时,激发其他同学关注并参与学生管理的积极性。
8.目标激励
有了目标,人们才会有奔头,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因此,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方式。目标是人的一种期望,没有了目标,人就不会有努力奋发的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将学生干部的不同的需求和不同任职动机与学生工作目标相结合,从而激励学生干部更好、更主动地完成学生工作地目标。
二、学生干部约束机制构建
1.权力约束机制。建立规范地学生干部管理体制,即在学生干部内设立学生干部委员会、学生会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它们在运行机制上自主独立,权责分明,相互制衡,协调配合,权力、管理、监督“三权分立”。
2.制度约束机制。根据学生干部的特点及目前的现状,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学生干部考核制度来约束学生干部中地不良行为和现象,学生干部地各项规章制度应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以便于能保障学生干部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
3.监督约束机制。在结构上,学生干部的监督来自基层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内部、相关老师的监督;在内容上,要坚持重大工作开展时的部门整体监督和平时工作中的学生干部个体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建立多种监督渠道,落实学生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具体包括:设立信箱、 设立举报电话、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