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主动去进行探讨和学习,从而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式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创新和作能力。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历史教学 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方式,将现行教材作为基本的探讨内容,让学生通过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
参考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激励和指导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学习条件,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历史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历史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即为历史课堂探究式教学。
根据人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人的思维发展总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对历史问题和历史史实所产生的问题的探究心理,使其对学习内容的产生浓厚兴趣,而这正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内部直接动机。在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自己试做概括,自己得出结论。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也就是知识信息的输入过程,大脑只有在高度兴奋下才能接纳信息,进行交换、储存、组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激发动机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得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意向心理处于活跃状态。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首先,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作为学生的指导者,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主观能动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多方面的锻炼,从各个角度和途径学习到知识。
其次,探究式课堂教学一改过去那种只重结果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应支持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对历史史实的评价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评论,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看法,立体地看待历史史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最后,师生要交流互动,互相探讨,互相倾听,互相交流对历史上某一件事的看法,协同合作解决问题。
三、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目标
探究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经历历史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通过探究式学习,力争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坚强的品格。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认真、扎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品格。